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中资公司不动产投资热潮:聚焦一线及海外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保险公司、大型央企、龙头房企、通讯互联网巨头,已成为中资公司全球不动产投资的热门选手。

8月5日,仲量联行发布的《2015年中国企业不动产趋势》报告显示,日渐成熟的企业不动产职能,正在公司战略层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海外不动产投资成为中国企业的新宠儿。

不动产成企业投资新风向

报告指出,自2012年以来,企业不动产在国内外公司发展战略中的定位一直受到热议。中国公司,尤其是致力于地区和全球拓展的公司,日益与他们的国际同业趋同。

仲量联行每两年发布一次全球调查报告,此次中国版报告通过对43名中国企业不动产高管的调研,得到统计数据:有67%企业高管认为与3年前相比,企业不动产团队被授予的职权要更大或是大得多。

“许多企业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不动产团队,而不是像从前一样将不动产业务的管理放到行政或其他部门之下进行管理。”仲量联行中国企业服务部总监张莹介绍说。

以华为和腾讯为例,这样的大型公司在国内仍然有很大的不动产需求。腾讯现有办公场所大概有60万平方米,并计划在两年内扩张到150万平方米,之前业务迅速扩张使腾讯的办公场所建设跟不上扩张步伐,所以这两年应该会有密集的投入。

复兴集团、安邦保险、万达集团是今年以来中资公司海外不动产投资的先锋。此外,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万向集团此前曾表示,自2010年以来公司在美国投资的地产项目超过60个,未来还可能会继续增加投资。万向在美国的投资包括办公楼、购物中心、仓库、居民住宅、医药大楼和学生公寓。

张莹表示,在西方跨国企业中,所有的自用物业,包括资源整合都是由不动产团队统一负责。近五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注意到企业不动产这一业务,开始设立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并越来越多地与财务、采购等部门协同。

调查显示,中国的企业高管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不动产相关工作中,对企业不动产团队的期望与需求也与日俱增。近三分之二的中国企业不动产高管预计,在今后几年将会实施一系列工作场所转型举措。

中国人寿的一位高层针对海外投资政策曾表示过,在今后的海外资产配置中仍然会以地产类项目为主,因为不动产的租金收益等各方面都非常可预期,自己的团队也非常容易去做尽调等,但其他的另类资产配置就会涉及到团队人才的问题,目前基本上是通过委托第三方实现。

国内一线OR海外不动产?

就目前来说,在国内,中资公司的房地产投资组合拓展重点仍旧是一线城市。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大城市对房地产资产组合扩展的吸引力仍然有增无减。

调查中,有76%的受访国内企业不动产高管预计,其公司将在中国一线城市扩张,低于50%的受访者预计将进军二线城市。超过80%的内资企业不动产高管预计,其在一线城市的业务将会增长,而只有低于20%的受访者看好二线城市。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全国以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划分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走势,预计后期政府会有更多的救市政策继续出台。同时他也提到,因为各地市场目前库存压力不同,从人口流入看,三四线城市整体降温的趋势依然难以改变,而刺激政策对一二线城市的影响相对较大。

除了向一线城市涌入之外,海外不动产的投资也是中国企业的新方向。仲量联行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海外商业地产投资同比增长46%,达到16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50%投向办公楼,35%投向待开发住宅。

在2014年165亿美元的商业地产投资中,112亿美元用于投资现有资产,绝大部分投资于办公楼和酒店。在现有资产投资中的49%即55亿美元投资于欧洲地区,仅伦敦就获得了40亿美元的投资。2014年中国海外房地产投资的前五大目的地分别为伦敦、纽约、东京、巴黎和悉尼。

8月8日下午,万达海外对外宣布,将重点推旗下澳洲黄金海岸、美国芝加哥和西班牙马德里的三个高端地产项目。

安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全球资产配置比重,欧洲地区和北美将作为重点。并称,通过投资北美优质不动产,将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

值得关注的是,QDII2也为国内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的海外投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渠道。中国政府最初推出的QDII是为了鼓励中国机构投资者开发海外投资市场,并且取得了成功,海外投资交易额已突破430亿美元。而QDII2提高了个人和机构海外投资的额度上限,将机构投资的上限从3亿美元提高至10亿美元。此举将进一步鼓励国内资本进行海外投资,促进资本向境外流动。

仲量联行华东区研究部总监周志锋表示,QDII2对海外交易量的影响对于中国海外投资资本无疑具有积极意义。诸多机构将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受益,而且在大型交易中获得合法性。海外资本的投资者群体也将多元化,不同类型金融产品的渗透也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海外房地产的商机。(编辑 骆轶琪)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