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网站讯 8月31日,沪指在银行和军工板块的强势拉升下,收盘时依然跌0.82%收3205.99点,弱势尽显。
8月以来,沪指跌13%,深成指跌14%,创业板跌超20%,而沪指在7月底跌破半年线(牛熊分界线)后不断下探,缺乏热点的股市同时也缺少了上行的动力。对带动股市上行的动力,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经历两轮大跌的股市终将从题材炒作回归到业绩支撑。
然而,投资者关心的是,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前提下,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能撑起股市吗?当前股市还有投资机会吗?
近半数上市公司中报业绩亏损
截止8月31日,两市共有2754家上市公司公布中报,占两市总证券数量的66.5%。其中,沪市1061家,其中实现同比业绩增长的有594家,占比55.9%;深市主板共448家,实现同比业绩增长的有248家,占比55.3%;创业板484家,实现同比业绩增长的有318家,占比65.7%;中小板761家,实现业绩增长的有453家,占比59.5%。
值得注意的是,向来被QFII重仓持有,而且是业绩向好标的格力电器在三季度末公司营业收入501.11亿元,同比下滑13.4%;净利润57.21亿元,微涨0.05%,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时,0.05%的增幅也是自2005年以来的季度最低增长。业内人士称,在整体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格力的成绩并不算坏,取得这个成绩应该还算是质量很高的。
业绩不佳并非不正常
“上市公司的加总正好是宏观经济形势,当前宏观经济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同时出现,对上市公司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金融界网站记者表示。
金融界爱投顾高级投顾王伦亦对金融界网站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实际的盈利状况可能比数据反映出来的更差,但这是转型和改革期中国经济必须经历的阶段,并非不正常。
李慧勇认为,流动性、上市公司业绩、改革的长期预期是股市的三大支点。“上一轮牛市正得益于充足的流动性和强烈的改革预期,但上市公司业绩并没有出现同步增长,所以牛市也就不能持久。”
但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最终要依赖宏观经济的企稳。“2017年后或许会迎来宏观经济的真正企稳。到那时候,首先,老产业能够出清;其次,国企改革、一带一路和‘互联网+’都能真正落地;第三,大宗商品价格经过恢复也能企稳。这三点都实现了,就能带动中国经济步入新的经济增长周期。”李慧勇称。
“互联网+”仍可关注
现在要如何布局股市呢?
李慧勇持续看好“互联网+”。“作为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势必会反映到股市,相应的产业和公司还是有机会的。创业板企业的业绩增长数量在所有板块中最高,还是能证明这一点的。”
“当前尚未企稳的市场环境中,其实上市公司业绩已经被淡化了,投资者需要挖掘的是转型期间的投资机会,而互联网电商和3D打印板块中正处于业绩拐点中的上市公司值得关注。”王伦表示。
以苏宁云商为例,连续11个季度的亏损之后迎来了连续3个季度分别133.19%、23.44%、146.12%的业绩增长。王伦解释称,这与苏宁云商所布局的互联网电商分不开,互联网电商也是当前最值得布局的产业之一,类似标的有小商品城、上海钢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