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1日宣布,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由此前的每日达标改为日均达标。
自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后,央行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一直实行的是时点考核法,需要每日达到法定要求:维持期内每日营业终了时,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余额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目前,商业银行需要每旬进行一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补、退缴,即每月的5日、15日及25日是商业银行按照规定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余额的时期,每个调整日所对应的存款基期分别是上月月底、当月10日与当月20日,在每个调整时点采用多退少补的方式进行调整。
民生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奇霖表示,时点法考核的缺陷是可能会放大资金面波动,比如月底一般性存款余额往往会多增,那么对应5日就需要补缴一大笔准备金,这就会造成资金面波动。
新的平均法考核制度即维持期内,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算术平均值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既可以为金融机构管理流动性提供缓冲机制,增强灵活性,也有利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转型创造条件。
央行在改革时采取了小步审慎推进的做法,对存款准备金实施平均法考核的同时,辅以日终透支上限管理。存款准备金考核设每日下限,即维持期内每日营业终了时,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可以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幅度应在1个(含)百分点以内。
一位商业银行计财部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以前是上交的准备金余额除以每旬的基期存款基数每天都要达标,改革后是只要日均达标就行,但单日最低不能比法定存款准备金低一个百分点。这就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管理的难度,降低临时去货币市场筹钱的频度。”
李奇霖表示,新考核制度的好处在于平滑了因缴准时点引发的资金面波动,也有助于减少金融机构对应急备付金的需求,可以增强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拆出资金的意愿,这显示了在汇率存在贬值压力资金面可能加剧波动的背景下,央行维稳资金面的意图。
央行有关负责人特别强调,存款准备金考核由时点法改为平均法,可以降低金融机构应对突发性支付的超额准备金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流动性存在一定缺口时可以释放一定的流动性,但在当前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此次改革基本不会对市场流动性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