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观察 - 正文

“超长待机”下的金融城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王亚宏 2015-09-12 09:38:1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如果真有时光机这个东西,让耄耋之年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搭乘,回到她刚刚加冕的1952年的话,这位刚刚超过维多利亚女王、夺得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国王头衔的老人,很可能已经认不出当时的不列颠了。

当然这和老年痴呆之类的疾病无关——英国人天天念叨着天佑吾王,老太太也确实精神矍铄——委实是由于在她在位的这六十多年里,英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距离白金汉宫不远的伦敦金融城,也在女王“超长待机”的过程中发生了巨大变化。

虽然金融城里那些银行老建筑上斑驳的青苔依旧,但“金融大爆炸”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也用统治地平线的方式宣告着时光推进。不过,更大的变化存在于大楼背后不眠的金钱。

伊丽莎白女王加冕时,英国还没有从二战的灾难中完全摆脱出来,国内生产总值只有55亿英镑,而63年后英国的经济规模已经扩张到6670亿英镑,增加了120多倍。当然,虽然同期女王治下的臣民也从5050万增加到现在的6490万,可人均财富的大幅增加也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物价也在上涨,比如房价就宛若沧海桑田。女王自然有白金汉宫和温莎城堡而不用置业,一般民众却没有那么好的祖产。1952年全英国房屋的平均售价是1500英镑,伦敦房价则被当时媒体称作“惊人的”2650英镑。而今年英国平均房价首次突破27万美元大关,而在伦敦买房则平均要花53万英镑。

经济的变化也能在政治上找到源头。在地缘政治方面,在女王刚即位时东西方对立的“铁幕”已经落下,从大洋彼岸“马歇尔计划”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有力地帮助英国重振经济,庞大且充满活力的离岸美元市场也扞卫了金融城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虽然上世纪70年代的“英国病”一度拖累经济,但随后由撒切尔夫人和里根联手推动的新自由主义又给英国经济装上新的引擎。

现在商场里商品应有尽有,让英格兰银行头痛的是CPI已连续20个月低于2%的目标,且乐购、塞恩斯伯利以及玛莎等几大连锁超市集团还动不动就打价格战压低通胀,这与1952年时相比绝对说得上是“幸福的烦恼”,因为就在女王即位八个月以后,英国才正式取消茶叶配给制,逐渐抚平战时物资短缺的伤痕。

从美元到美国产的罐头,都在上世纪50年代给予英国巨大的帮助,与之相伴的也是伦敦金融城“美国化”的进程。经过多年发展,金融城里的高楼剪影看上去和曼哈顿没什么不一样,虽然女王还作为独一无二的文化图腾顽强地存在着,可在其他领域“美国化”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地影响着每个英国人。比如在伊丽莎白刚刚拿起权杖时,伦敦西区票房最火热的戏剧是英国女作家克里斯蒂·阿加莎的推理剧《捕鼠器》,而现在一票难求的是迪士尼出品的音乐剧《狮子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