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跨界创作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一种流行趋势,很多艺术家结合传统架上艺术和当代装置、新媒体、视觉设计等多种表现形式和元素,创作出众多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2015年,正值中意建交45周年,艺术家马兴文作为联合国艺术文化大使、中意文化大使,受意大利文化部邀请,在2015米兰世博会举办的同期,于罗马当代艺术馆举办为期2个月的个展“心境”世界巡回艺术展。
近日,马兴文从意大利回到中国,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了“马兴文‘心境’世界巡回艺术展”。
寻觅心灵中的伊甸园
作为在英国长大的华裔艺术家,马兴文十分善于使用跨文化、跨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艺术理想。他的作品直接率真、朴素清新,而又具有时尚感,作品不仅被海内外多家企业、机构和藏家收藏,更是近些年跨国际的大型公益项目的主角。尽管,这些年风头正劲,但马兴文仍然注重艺术是内心的单纯表达,他曾说:“于混浊万世、混沌尘缘中,我希望能用艺术的真情打动大家,寻觅心灵中的伊甸园。”
马兴文近期的作品,源于艺术家对儒家思想中的“仁”的理性思考和感性体悟,他认为传统文化中的“仁”,即仁爱,“仁爱人,心境之‘大爱’,铸造艺术之‘大美’。”他运用雕塑、装置等形式,强调视觉设计在艺术表现上的运用。他用不同的材质、形式、方法来表现“爱”的主题。他的作品在柔和的造型之中,包含着坚毅和隐忍,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的体现。
这次国家大剧院的展览,收录了包括马兴文的个人作品,以及英国艺术家约翰·列侬的长子朱利安·列侬、美国摄影师罗伯特·祖克曼、荷兰陶艺艺术家巴布斯·汉纳、艺术家郑玉珂、北大文博学院教授张国君、香港赛马会等数字艺术家及机构的跨界合作作品。例如,雕塑、绘画、陶瓷作品《仁马》《飞马》《Murano玻璃马》《马字立体书法》《水字立体书法》《天马行空》《“仁”字小和尚》《“同心 同进 同步”立体书法》《手指纹“仁马”长卷》(艺术家联合香港赛马会召集近1200名香港中、小学生共同创作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与30幅学生绘画作品,《舞》《融·色》等。
展览中,马兴文为致敬徐悲鸿大师及其夫人廖静文女士“最伟大的爱,最永恒的灵魂”所作的雕塑作品——双马“一黑一蓝”,象征着艺术与爱作为人类的两种信仰的完美结合。谈到这件特别的作品,马兴文向记者回忆了他与廖静文女士的交往点滴,他想用这些新的创作,来纪念追思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
“仁爱”的艺术世界
马兴文的作品《仁马》,源于他对“仁”的坚持。“‘仁’的艺术,在于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爱,马之间的情与爱,马对人的忠诚友好,人之间的忠诚与友善。”马兴文说,他想用马的纯真和付出来表达爱、感染爱。作品采用手工打造的方式,在创作过程中,体验着仁爱的境界。
马兴文告诉记者,创作“仁马”的初衷,也是想以这种艺术的方式向徐悲鸿大师致敬和学习,“徐悲鸿一生都非常仁慈,他把自己的艺术作品都捐献给了国家。我的作品就是要向这样无私的大师致敬!”
《手指纹“仁马”长卷》与30幅学生绘画作品,是一件千人“画仁马”社会艺术行为作品。这件作品是由马兴文联合香港赛马会,为纪念香港赛马会130 周年,与香港约1200名中小学生历时3个小时共同完成,绘画作品体量全长逾238米、总面积逾150平方米,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指纹绘画”。
马兴文的另一件颇具传统文化内涵的作品——《水字立体书法》雕塑,源于对中国书法的崇敬,对“上善若水”思想的传达。马兴文相信书法是可以突破平面成为立体的创作。他的雕塑代表了水千变万化的不同形态,有涓涓的细流、有磅礴的江海、有恢弘的瀑布,让水的立体感从字中跳脱出来。作品采用不锈钢镜面材质,如同自然峡谷中,水面波平如镜,倒影出人们的倒影,折射出人间百态。
“无限跨界”的艺术理想
这次,马兴文的“心境展”从罗马当代艺术馆到中国国家大剧院,他在罗马和北京两地间的跨越与穿梭,也恰恰代表了两种文化的交融与合作,在多样的艺术语言与创作背景之下,马兴文也在不断地践行着自己的艺术理念。
基于“无限跨界”的理想,马兴文试图用他的作品,呼吁社会上更多的人怀抱着“仁爱”之心,关怀人、关怀自然、关注社会教育。
马兴文向记者透露,今年10月,他将在杭州“西湖·蓝”中创作跨界“光”的艺术,为“舞动的水滴”装置作品增添更多新的元素和艺术魅力。明年,他还更会在“疯狂达利艺术大展”之后,在上海的外滩18号,将疯狂跨界的艺术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