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正化为一堆美丽的泡沫。去年全球手机出货量18.9亿部,中国出产16亿部,占85%。国产手机看似庞大的利益集团,但利润的真正“食肉者”为苹果、三星等国外品牌,国产手机只是这场饕餮盛宴的“陪客”而已。
一度,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的媒体风头盖过苹果、三星,而造手机似又成了中国企业的标配,在手机光环诱惑下,互联网企业纷纷由“软”变“硬”,跨界造手机。许多制造企业也涉足手机制造,特别是一些明星企业,比如格力。不但明星企业抢着做手机,娱乐界明星也来凑热闹,崔健的“蓝色骨头”、韩庚的“庚phone”、汪峰的“100怒放”、芙蓉姐姐的“青橙NI”,你方唱罢我登场,每款手机后面都有一位明星大佬的笑脸。
手机制造门槛日渐走低,已是不争事实,山寨智能手机风生水起就是印证。手机更新换代的频率很高,超前抓住时机赌一把,确也有利可图。根据市场预测,2018年全球将有65亿手机用户,其中高达70%的增量将来自新兴市场,中国消费者对手机这个智能终端的需求量远未饱和,这无疑是三教九流之辈涉足手机产业的最大诱惑力。
平心而论,国产手机与三星在工艺上并无多少差距。但国产手机整体品牌形象处于低端,价格卖不上去。长期以来,国产手机又是沿袭家电竞争老路,动辄打起惊心动魄的价格战。眼下智能手机价格被拉低至499元、399元,企业利润薄如刀片。今年一季度,苹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夺得了全球智能手机92%的利润,比去年的65%增长了27个百分点。屈指一算,中国国产手机还能获得多少真金白银?
没有具有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国产手机也就没有了核心竞争力,实质上都是代工厂,虽说贴上自己的标签,但相当一部分利润要奉献给三大操作系统iOS、Android、WP的东家苹果、谷歌、微软,自己所剩无几。这让人不寒而栗,想起当年VCD从繁华走向没落的悲哀。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天的国产手机与当年的VCD何其相似!
当下,国产手机面临三道障碍:
首先是专利缺失,需要向专利大亨们缴纳买路钱,一不小心就会吃专利官司。如小米近年来专利官司缠身,印度或许是除中国外小米最重要的市场,但爱立信凭借专利大棒阻遏其抢滩印度市场,向印度法院状告小米侵犯其8项专利。在去年12月的裁决中,德里高等法院判决爱立信胜诉,在印度市场禁售小米手机。
其次是入口误区,智能手机是承载互联网入口的平台,抢占入口是互联网企业造手机的主要动机,有了智能手机这块地盘,互联网企业就能把自己的网址放到浏览器首页,把自己的APP放到桌面首屏,让消费者一打开手机,第一时间就看到手机厂商想让消费者看到的东西。难怪消费者在买电信的天翼手机时,售货小姐一眨眼功夫就在成交的手机里安装好天翼系统,那些五花八门的APP软件,隐藏着手机的许多利润点。所以,互联网企业卖手机竞相降价,先将手机卖出去,甚至白送,然后从手机入口中细水长流地赚取利润。但是,抢占入口,意味着要先烧钱,而企业为了减少制造成本,偷工减料在所难免,致使客户体验认知度差,入口竞争导致手机品牌信誉度下降。
再次是生态失衡,智能手机构建一个生态系统,手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渠道销售商、后台维护商,哪路神仙都不能偷懒,否则生态就会失衡。手机只提供一个平台,生态体系的构建,不能一家吃独食,要靠大家共赢。而国产手机恰恰是个大杂烩,各怀心思,有的只是凑凑热闹,死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并无大局观念,因而整个生态也就失衡。有识之士认为,进入生态时代,智能手机单纯拼硬件、拼配置遇到瓶颈,只有打通手机的整个价值链,与价值链的各方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一个生态的环境才有未来。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波红利已经终结,“跑马圈地”占得先机的行业先锋们鸣金收兵,华为、中兴、小米、魅族等品牌防线已构筑好。对众多手机制造商而言,如何弯道超车,奋起直追,也是一个问题。国产手机还能有机会吗?答案是肯定的。机会就在避免同质化竞争中。国产手机必须彰显特别魅力,与众不同,才能俘获一定消费群体的芳心,占据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机会也在技术创新中。国产手机应学华为,去年华为投入研发的资金高达408亿,占当年总收入的14.2%。目前华为已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8825件,甚至包括苹果公司也要向华为交纳专利授权费,这极大地巩固了华为的实力地位,也为中国技术争得了机会。机会还在注重客户体验。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出符合客户心仪的手机,如造型好看、轻薄、手感好、速度快、功耗低、使用流畅、安全性高。要解决客户的使用痛点,比如在功能过剩、待机时间短等难点上争取重大突破。
当下,国产手机所处的创业环境和技术积淀远优于当年的VCD,因而完全可避免VCD式的倾覆。能否走向新生?就看国产手机的造化了。
(作者系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财经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