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刚完成1.05亿美元B轮融资的微影时代,腾讯、万达、文资华夏、鲁信、贝森资本、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都曾是其投资机构。而这家成立尚不满一年半的公司又于9月16日联合诺亚财富又成立了“微影诺亚文化产业基金”,初始规模达20亿,该基金主要用于影视文化产业投资及企业股权投资等。
“这笔资金会一期一期去做,项目本身有投资期,大概三年左右逐步投完。”歌斐资产创始合伙人兼总裁、诺亚财富联合创始人殷哲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几年文化产业总量及活跃度都会增长,但也需考虑项目本身以及切入文化产业的角度。”
对于投资的前景,微影时代CEO林宁表示,市场即将迎来文化产业黄金十年,
资本流向四大热点
根据林宁的介绍,此番成立的20亿庞大基金中约一半会放在投电影项目,而其电影项目主要会投向四个方面。其一是“80后与95后电影”,根据这个年轻群体定制化制作电影,其二是“IP电影”,包括利用腾讯自有的QQ飞车与旋舞等IP储备,而从文学、游戏转出来的电影题材进行改编和系列化。
而IP改编的一大来源便是从微影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签订的五年合作协议出发。据了解,微影拥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旗下300个IP的有限发行权,微影方面希望用几年的时间,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产品。
除此之外,投资打造知名导演陆川“川制作工作室”这样类型的工作,以期培养有长期强大制作管理能力的团队也是微影的方向之一。最后一个投资方向则是所谓“大制作”。
“我们始终认为,从体量上来看,中国电影市场还是一个同步市场,最同步的电影会分享电影市场的红利。因而有一部分资金就会投资给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与其一同打造适合中国人观看的同步市场电影。”林宁直言。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文化领域资本过热的现象就曾引发多轮热议,关于投资估值存在泡沫的说法也层出不穷。不过,林宁坚称,机会仍大于风险。“文化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轻资产,形成品牌以后,能带动的东西很多。”
尽管此前对于电影院和屏幕的投资一度陷入疯狂,这类投资所涉时间长,被疑存在投资过热之嫌。然而,殷哲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因为本身体量较小,文化产业泡沫不算很大,更何况有实际发展就不能说泡沫过大”。
“这类纯市场化基金,将是未来文化市场主力,因为文化消费的规模会很大。如今中国电影的票房水平接近400亿,明年可能会到600亿,每年都还在保持高速增长。当下缺的是高品质内容和适应消费观影习惯改变的产品。”殷哲表示。
观众对文化内容的消费力在提升。“资本进入后会带动市场快速繁荣,同时也会令作品变得更好”。
资本催熟文化产业发展
自成立之初,微影时代就将自身定义为覆盖电影、演出、体育三大领域,并依据移动社交媒体尝试娱乐营销的平台。其发展路径与几大投资方休戚相关,微影通过腾讯拥有了50%移动端流量,而万达旗下的娱乐消费场景和院线也都是微影的重要资源,而此次全新合作的诺亚则会帮助微影做财务风险和控制。
林宁介绍,公司首要切入点是从消费频次高的票务起步做O2O,比如电影、演出、体育赛事。其中,微影东家之一的腾讯自有电竞赛事等。而相较于竞争对手猫眼、格瓦拉,微影似乎并不打算只做纯票务APP,而立足于微信和QQ的社交网络。
不仅如此,公司方面也强调不做票务的交易撮合,而是运作基于社交媒体娱乐大数据的公司。具体而言,这类公司希望通过消费拿到用户数据并与其进行互动,互动以后产生对内容产业的影响,比如内容的实际投资与发行,从而全面打通产业链。
当被问及近两年热门的游戏投资,林宁明确表示,暂时不会涉足游戏。“游戏或许能很好变现,但电影有更好的增长性和爆发性。电影在全球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工业化,中国身处起步阶段空间巨大。”林宁表示。“资本涌入或能使得内容变得越来越好,而好的内容会推动受众再次消费的频次,无论是电影、演出还是体育都是这样的情况。”
“文化产业的发展到了‘黄金十年’的阶段,消费者开始有消费文化内容的能力。而资本的介入能让市场实现快速繁荣。”林宁认为。
相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或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增速将达到GDP的5%~6%。面对这样的机遇,林宁表示,资本的力量非常重要,资本的介入能够使一个产业更快速进入快车道,在短时间内把基础设施打出来。而用好互联网则是其另一手段,要在抓住资本的同时抓住用户及互联网。
(编辑:陈时俊,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chensj@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