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专访IMI关键流体技术事业部总裁Roy Twite: 经济低谷进军中国市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何清 2015-09-24 08:40:5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经济低潮时是进军中国最好的时候”。9月23日,IMI关键流体技术事业部总裁Roy Twite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如此表示。

作为一家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英国工程集团,IMI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1862年,而能源企业历来是其最重要的客户。“很多发电和石油、天然气等行业所需的设备都是我们制造的,目前公司决定再投资1亿元在上海建一个制造基地,2年后它将正式生产”。Roy Twite透露。

之所以在目前经济低潮时投资,Roy Twite显然对这一举措颇有信心。“公司是长期投资,经济低潮时做人才投资正是最好的时候,一旦经济处于高点时,这些人才成本就会很贵。”

“2020~2030年中国向低碳能源转型的关键是要快速发展并高效利用天然气,要从战略高度审视天然气发电。”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教授华贲表示。

而这正和IMI方面的布局不谋而合。Roy Twite表示,公司最核心客户来源于天然气设备和核电设备,而英国将为这一中法在英的合作项目20年内提供20亿英镑(约合198亿元人民币)的政府担保,而天然气领域则由于是中国大力发展的清洁能源而备受青睐。

低点进军中国

21世纪:现在全球经济不容乐观,尤其是中国的经济也进入新常态,为何会选择现在进入中国市场?

Roy Twite:作为一家150年历史的公司,IMI经历过很多经济衰退的过程,IMI投资中最重要的目标不是考虑到短期的效应。考虑到长期的效应,对中国经济我们很有信心——人口进入到城市化的进程,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长时间内这是非常刚性的需求。因此,现在经济低潮时投资是更有战略意义的。

中国经济相较于目前全球市场相对已属不错。建立市场的进程需要时间,我们要花时间培养这个队伍,真正的回报可能要5~10年。对于IMI来说,长远的角度我们主要是看发展的引擎,中国现在人均用电量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这些都代表着未来中国发展的势头依然可以保持强劲。

如果一家企业不能“在中国,为中国服务”,随着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就会慢慢的淡出市场。对于我们来讲,在中国为中国服务,并建立整个工程团队的、接近了解客户,都是为了保持长时间竞争力所做的重要准备。

21世纪:从全球角度来讲,中国在公司整体一盘棋下的角色是什么样的?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会否发生改变?

Roy Twite:目前来讲,中国市场对于整个IMI集团已经是全世界第四大市场。具体而言,全球四大市场是美国、德国、英国、中国。当我们加大了在中国的本土化力度之后,相信未来5~10年之内,中国就会成为IMI第二大市场。

把脉油企低谷

21世纪:在您看来,全球经济状况预计何时能够触底反弹?

Roy Twite:目前经济不好的状态,主要由于国际油价引起的。而油价影响的问题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目前的差距是2%的范畴之内。这一过度供应的2%很容易被扭转过来,然而却很难来做准确预测。

夹杂在其中有俄罗斯、中东和美国等地缘势力复杂的因素。从企业来讲,我们更倾向于看过去的历史。经济的低潮一般都是两到三年的时间,接下来会有7年时间的牛市,然后又是低谷与牛市。目前在一个低潮的过程中,相信不久后会直接回到牛市。

21世纪:现在全球页岩气油价大跌,美国页岩气企业生存也较为困窘,能否进行分析评价?

Roy Twite:如果页岩气增长后,对管道输送应用方面会有显性的关联,而公司很多业务都跟这方面有关的。中国页岩气层在更加深的地底下,要求的技术难度比较大,投资也会比较高。短时间内似乎有一些困难。长期而言,如果整个能源行业能够进一步恢复,页岩气将是中国能源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核电形势预判

21世纪:作为公司的传统业务,火电和核电在IMI中国业务占比多少?

Roy Twite:IMI的公司业务本身是以项目为主。总体来讲,全球核电市场占到总体业务的10%左右,火电市场是20%~25%左右。而中国核电暂时几无贡献,火电则占到中国业务量的约40%。

21世纪:如今中国政府正在推相关产业的国产化,如何看待中国企业的国产化进程?会否对公司下一步发展带来影响?

Roy Twite:整个中国,在过去30年中,在装备和供应链是非常完善的,国产化之后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供应链的市场。反过来还可以弥补在整个国外市场中端以上的空白。今年中期政府批了一些项目,现在火电60万机组以下的审批权已经下放到省级发改委了,批项目的速度就会比较快,基本告别了中央集中管理。

(编辑:陈时俊,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chensj@21jingji.com)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