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中金公司“港囧”之旅:IPO历时9年 恐英雄迟暮

来源:金融界 作者:江欢欢 2015-09-25 10:46:1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金融界网站讯 曾记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金融界网站曾经提问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金公司或中金)前掌门人朱云来如何评价他的前东家,他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拒绝了这一问题。

提出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因为记者很好奇。1995年,为了适应当时国企重组改革和融资的需要,中金由国务院特批成立。组建中金的两大股东,分别是摩根士丹利和建设银行(601939,咨询)。作为中国第一家国有控股的合资投行,中金公司从一出生便有着“显赫”的身份,长久以来笼罩神秘气息。这一神秘就是20年,曾经的“贵族投行”中金公司,反而在中国资本新贵群雄逐鹿的今天已经被远远甩出第一梯队。近日,终于传出有望在香港上市的它,,是否已是“英雄迟暮?”

历经9年的“港囧”

近日路透称,中国最大再保险企业--中国再保险(集团)与知名投行—中金公司向香港提交首次公开招股(IPO)申请已获批准,IPO总额高达30亿美元。

虽然目前还未得到官方消息的确认,但这意味着,今年7月21日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之后,中金公司的上市之门终于将在近日叩开。之前媒体就曾报道,按港交所上市流程安排,在递交IPO申请之后一般40个工作日内将上会聆讯,由此推算,中金公司的IPO聆讯确实将在9月中旬左右完成。

事实上早在早在2007年前,中金公司便在内部设立了上市准备小组,对上市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多次调研。如果中金公司在2015年成功上市,那么中金公司的上市之路一走就是9年,可谓“好事多磨”。近年来,资金匮乏已经成为限制中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未来无论是改善目前业绩,还是开展创新性业务,上市集资无疑都是获得资金支持的不二途径。

证券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仅仅是今年上半年国内券商就有四家券商定向增发,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优化公司业务结构,扩大公司业务规模特别是创新业务的券商。它们分别是光大证券(601788,咨询)、国金证券(600109,咨询)、国海证券(000750,咨询)和西部证券(002673,咨询),共定增募集资金225亿元。

今年上半年广发证券(000776,咨询)和华泰证券(601688,咨询)相继赴港上市,受到国际投资者的热捧,与A股股市的上半年的火热不无关系。广发证券总募资金额近280亿港元,华泰证券总募集资金350亿港元。

而与鼎盛时期相比,中金的行业地位如今已大打折扣。在自身规模偏小,而且业绩连续下滑的状态下,中金此时启动IPO流程,看起来并不是最好的时机。

成也投行,败也投行

对于中金公司是否能借助此次赴港上市实现弯道超车,某券商分析师的回答也许能代表一些人的观点。他表示:“中金公司在行业里没落太久,业务布局也跟不上。市场经历了巨大的转变,投行业务已经不是焦点。未来券商的竞争力在买方业务,布局很重要。”他这段话真正道出了中金公司渐渐衰落的原因:成也投行,败也投行。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提到:“中金公司当年的业务当年以投行为主,业务比较单一。在证券行业以经济业务为主的当年,独树一帜,很有特色的。”

中金公司在承销业务上的辉煌战绩与其前掌门人朱云来先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朱云来开始全面介入到投行业务中。公司先后参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600050,咨询)、中国石化(600028,咨询)、中国石油(601857,咨询)、中国铝业(601600,咨询)以及三大国有银行等大型企业的发行工作。2010年,中金公司完成农业银行(601288,咨询)A+H上市,创下221亿美元这一当时世界最大IPO规模的纪录。这是中金公司“战绩”最为辉煌的时期。

2011年前后,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潮告一段落,也是从那时开始,中金开始变得沉寂。由于国内资本市场长期低迷、市场格局转换,中小企业IPO成为市场“主餐”(创业板兴起),而中金公司一直都青睐大项目,很少接小项目,承销量开始大幅下滑,行业地位也受到挑战。对中金打击最大的是其引以为傲的IPO业务,2011年沪深股市IPO共计277宗,中金只揽得其中两家。

2011年以前,中金公司在内地的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保持在业内前两名,2011年下滑至第8位,2012年进一步滑至第9位。2013年因为完成招商银行(600036,咨询)138亿元的配股项目,排名上升至第6位。2014年中金公司排名承销保荐业务回到第9位。而净利润方面,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其2011年仅排在第71位,2012年回升至第29位,2013年又降至第49位,2014年又降至第42位。

而在经营业务领域,中信证券(600030,咨询)稳步崛起,成为当之无愧的券商王者。即使在合资券商中,中金在一级市场也失去了老大的位置。2011年,由于保荐庞大集团(601258,咨询)、比亚迪(002594,咨询),瑞银证券异军突起,以4.2亿元的承销收入位居行业第11名,超越了中金。

路漫漫远兮,上下求索

“公司上下历经近两年的深入市场分析和系统梳理,形成共识,重拾方向,管理体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长远考虑,为了积极助推团队成长,系统建立长效体制,形成健康良性的管理交接和延续机制,以及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已向董事会申请辞去CEO职务,将接力棒交给继任管理团队。”朱云来在内部离职信中写道,这段话也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在中信证券高管一半被查,遭遇最强“滑铁卢”之时,中金公司能否借力上市重回第一梯队?那么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中金公司与“第一梯队”的差距有多大?向上进阶的困难有多大?

如果中国证券行业营收前十的券商看成行业的“第一梯队”,根据2015年中报显示,排名前十的券商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均超过百亿。接下来,可以将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进行对比,现实情况将一目了然。中信证券的营业收入是中金公司的8倍,净利润是其12倍,总资产是其8倍,净资产是其13倍,净资本是其13倍。

目前,中金公司也在开始改变自身的主营业务比例,注重收入的多元化,主要业务活动包括:投资银行、股本销售及交易、固定收益、财富管理及投资管理。去年,这五个主要业务的收入占比为:投资银行,27.3%,股本销售及交易,27%,固定收益,21.1%,财富管理,13.7%及投资管理,9.9%。

中金公司不仅曾是中国最顶尖的投行,大中华区的研究实力也是一哥。公司曾经的两大标签“贵族投行”和“首席经济学家”。前者光辉不再,后者大部分频频离开。中金公司是国内最早一批推出“首席经济学家”概念的公司,自提出该概念后,首席经济学家也一直是公司宣传的重要品牌及标识。

中金公司第一任首席经济学家许小年教授,现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他于1998年底加入中金公司,并开始组建研究队伍。2001年许小年提出“股市推倒重来论”,引发市场动荡。南方人物周刊称其为“刀锋”。

2004年初,许小年离开中金公司。随后,首席经济学家的位置由哈继铭担任,他曾任高盛集团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哈继铭在中金从2004年待到2010年,这也是中金宏观团队最为鼎盛的时候,而哈博出走高盛担任其亚洲投资银行部总经理的一刻,也被不少人视为终极你由强转弱趋势的显现。

彭文生作为哈继铭的接棒者,从2010年10月履任至转赴中信证券,整整待了四年的时间。中金公司总裁及首席经济学家几乎同时换人,中金公司正面新时代的开启。

虽说中金近些年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为资本市场培养出来无数的人才。至于欲问中金的未来会怎样,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当然我们期待中金公司有新的标签让市场重新认识它,而不仅仅是笼罩在之前辉煌的光环下。而IPO,也许将为它打开新的舞台。

公司背景资料:中金公司是国内首家中外合资投行,由摩根士丹利和中国建设银行在1995年组建。多年来,在朱云来的领导下,中金公司从承销中国内地和香港首次公开募股以及中资债券,扩展为拥有一个私募股权部门的证券经纪公司,但就资本市场提供建议仍然是其核心业务。

目前,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中金最大股东,持有43.35%的股份,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持股16.35%。淡马锡持股10.3%,KKR持股10%。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海证券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