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近期发布报告,评估部分肉类食品的致癌风险。人们担心自己的饮食习惯会因此改变,而市场则开始担心这个定级对肉加工行业的冲击。
世卫该机构对于肉制品的“分级”之所以这么受到关注,可能是因为前几天英国媒体《每日邮报》的报道,英国《每日邮报》23日以“消息灵通人士”为消息来源报道,加工肉制品,即经过烟熏、腌渍、添加化学物等方式处理的肉制品,将被归入最高等级,与石棉、香烟、砒霜等目前公认的致癌物为伍。
肉制品行业一些厂商对此消息的反应有些过度,这个“定级”跟这些肉制品厂商的产品质量是两码事,换句话说,并不是说不定级就一定代表着这些肉制品一定是合格的、不会致癌;反过来,不是说定级,也就一定代表着这些肉制品一定会致癌,即使腌肉、红肉被定为致癌最高等级,那也不一定代表它们就一定会致癌,不代表它们就得从此消亡而没有存在的意义。肉制品厂商们应该首先关注的是自己产品的质量以及各个生产环节的严格把关,他们并不需要过度卷入这场讨论,这种讨论主要是理论上的,即使定级,对人们的影响也主要是指导意义而不是决定性的,须知,人们的饮食习惯一般根深蒂固,并不会产生立竿见影或是翻天覆地的改变。
再来说说食品致癌,尽管人们对癌症的原因与看法有许多,但是通常人们都同意癌症并不是由单一原因导致的,它可能包括环境、饮食、习惯、体质因素,甚至还受到心志与情绪的影响,并且还要这些负面因素不停地重复作用,才会导致癌症,即使培根火腿有致癌风险,但是不代表偶尔吃就会致癌。
近年来,微信自媒体上有不少关于饮食健康的文章,其中一些乍看有理,但多数却经不起推敲。经常有一些自媒体账号出于营销的需要,会夸大其词,寻找噱头制造一些话题,比如发布“垃圾食品名单”之类的,在当下这个人们都非常关注健康的年代里,这些文章非常能够抓人的眼球产生轰动效应,但是非理性的文章对人们与生产厂商却是非常不利的,不仅不利于人们建立正确的认识,还容易导致非理性恐慌,有的厂家甚至可能会为此付出经济代价。
“定级”的目的恐怕也主要是为了指导人们健康地进行饮食,肥胖症与癌症是现代社会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及时地为人们提示食肉风险非常必要。对于个体来说,也需要确立健康的饮食理念与习惯,简单说,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同时求取一个平衡,既不断地接近健康,又能保持令自己愉悦的饮食习惯。
从肉制品定级来看,对于发展中经济体来说,转型的挑战是非常复杂而艰难的,这些经济体一方面要承受来自不良厂商生产伪劣食品的监管挑战,一方面还要承受来自肥胖症、癌症等现代病的挑战,这双重挑战显然要比发达国家的任务更严峻。因此,转型的脚步还要快。(编辑 张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