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焦点聚集在“十三五”规划上,这一规划将描绘到2020年整个国家发展的蓝图,而9月公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目标是,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10月28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专访时表示,国企改革2020年的目标与“十三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时间上吻合,国企改革的推进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活力源泉,未来应按照国企分类、重组调整、推进混改、组建两类公司的顺序,通过自上的规划和自下的试点,加快国企改革的推进步伐。
三“五”重叠凸显国企改革紧迫性
《21世纪》:国企改革指导意见的目标是,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这与“十三五”规划的时间节点正好吻合,如何看待这一时间点?
李锦:国企改革一般会持续较长时间,10到15年是比较正常的,但是新出台的国企改革指导意见明确2020年这一时间点,并且要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也就是5年内要取得明显进展,这凸显了国企改革在时间上的紧迫性。
《21世纪》:这一轮国企改革的目标期要短于以前的改革?
李锦:第一轮国企改革是肇始于1984年的“十二大”,以实施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持续了15年。第二轮国企改革始于1999年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文件管了16年,直到今年出台的新的改革方案。
《21世纪》:方案为什么强调要在“十三五”时期取得明显成效?
李锦:这与当前的新形势,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关。我认为这是一个三“五”重叠:即以后的五年,是“十三五”具体实施的五年,是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五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这三个五年是重叠的,反映了国企改革在“十三五”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企改革为“十三五”带来动力与活力
《21世纪》:如何看国企改革在“十三五”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李锦:国企改革有“驱动”作用,为经济体制带来新的活力,进而形成改革红利,有利于“十三五”目标的实现。
整个国民经济在“十三五”时期面临着保持“双中高”的问题,即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同时迈向中高端水平。
中高速度方面,“十三五”规划中必须保证一定的增长速度,因为这与民生、就业等很多指标是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它面临着进出口增速下滑、投资造成的严重产能过剩有待消化两大背景,传统的三驾马车拉动乏力,因而任务艰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新的驱动力,国企在国民经济中体量巨大,其改革将为经济带来巨大的驱动力。
中高水平方面,“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已经在中高端水平面临国际上的竞争,其中国企改革至为重要,国企通过战略布局的调整和三个“一批”的完成,可以推动整个产业链条向高端攀升,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产业链,提升中国经济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和水平。
《21世纪》:“十三五”时期,国企改革所激发的活力在哪里?
李锦:我认为,就是指导意见所提出的三个“一批”,即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
最大的担忧在于改不动
《21世纪》:“十三五”时期该如何推进国企改革?
李锦:“十三五”时期,国企改革推进最大的担忧在于改不动,“上层急,中层不急”。尽管总方案已经印发了,但国企层面整体观望的态度比较严重,大家都是“等着看”而非“马上干”,等着上面一步步施压紧逼。
改革的核心是资源和权力的重新调整,对于真正能推动改革的中层,也就是国企层面来说,改革红利并不明确,所以国企本身缺乏动力,所以“十三五”规划应该点出如何将上层动力转换为中层动力。“十三五”还应当明确谁是改革的主体,改革的红利从哪来、如何释放等问题。
《21世纪》:“十三五”时期推进国企改革的路径和步骤是什么?
李锦:首先第一个是分类,这是改革的基础,必须尽快推出。其次是国企的重组,然后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最后是以管资本为主建立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分类能否分清,在此基础上重组能否加快,混合所有制能否顺利推行,国有企业的经营能否实现市场化,这四个问题将决定“十三五”时期国企改革的整体进度和速度。
同时,“十三五”时期,国企改革有四件事必须做:一是政府放权,让国企成为市场的独立主体,充分激发活力;二是通过三个“一批”完成国有企业布局与结构调整;三是国企内在体制的激活,形成现代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治理制度;四是与外部资本的融合,国有经济如何与市场融合、与资本融合,也是“十三五”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编辑:耿雁冰,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xiaxt@21jingji.com;gengyb@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