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迪顿对个人消费行为、经济发展以及福利、贫困等问题的实证分析,基于个体数据,从微观经济角度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这种对个人消费行为的计量和分析,不仅更贴近实际,而且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背后的机制。
笔者两年多前曾在《上海证券报》发表的专栏文章“存钱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了”,说国人偏好存钱远大于花钱消费的习惯不仅于己不利,也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型,很多人表示不解。其实个人的消费是经济学家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就对此有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个人的消费行为与经济发展及社会福利的关系。
经济学界对收入、消费和储蓄的研究由来已久。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先后形成了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持久收入理论等。但这些理论大都是基于整体数据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去研究的。在宏观经济学看来,消费和投资波动是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储蓄与投资构成恒等式,因而储蓄(投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这些经典与主流经济学语境下的研究过于理论化,远离了老百姓的真实生活,难以被百姓所了解和接受。
迪顿对个人消费行为、经济发展以及福利、贫困等问题的实证分析,基于个体数据,从微观经济角度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即消费者如何“买买买”?个人用多少收入“买买买”?个人“买买买”行为如何影响社会福利和贫困的衡量与分析?这种对个人消费行为的计量和分析,不仅更贴近实际,而且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背后的机制。
个人如何“买买买”涉及在不同商品中的选择。个人的消费需求与其收入、所属的人群及商品价格有关。基于理性人假设建立的需求理论,考虑了收入、价格、替代品、消费者偏好和预期等因素,但很难将它们和现实的数据结合起来,也就难以用于政策评估。为此,迪顿和同事在1980年合作提出了“几近完美需求系统”(AIDS)。这套系统经改进后变得非常简单灵活,能估量需求如何受到价格及收入影响,即消费者如何在不同商品中分配开支。例如,当城市自来水被个人用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时不受价格和收入变化的影响。随着收入增加,自来水会被用来满足泡澡、洗车甚至游泳等享乐需求,用水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就会不断增大。当收入增加到一定水平后,用水消费的支出比例又会越来越少。这有助于解释并预测个人自来水消费模式,通过实施“阶梯水价”来调节需求,防止浪费,又不至于影响不同收入人群的福利。推而广之,几近完美需求系统可帮助个人判断什么时候更想买食物,什么时候更想买衣服。
个人用多少收入“买买买”会影响社会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进而影响资本形成和国家整体经济形势。基于整体收入与消费数据分析建立的消费理论,无法解释两者之间的实际关系,认为消费应该比收入波动大。迪顿通过对个体消费与个体收入变化的实证研究表明,消费的波动比收入要小。这个理论与数据之间存在的矛盾被称为“迪顿悖论”。这个悖论产生的原因是,个人消费行为被整体平均状况所代表。也就是说,不同收入人群在消费上存在的明显差异,在宏观上“被平均”了,致使消费的波动往往比收入表现得更加平滑。
个人“买买买”对福利和贫困的衡量与分析影响也很大。迪顿研究发现,用宏观整体数据衡量福利和贫困程度存在重大缺陷,难以准确揭示收入与福利之间的关系。比如,三口之家由于可共享吃、穿、住等消费,其人均消费就比单人家庭花费少。又如,不同年龄层的儿童与成人在消费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家庭规模、家庭成员年龄的不同对福利和贫困做出有区别的评估,仅用人均收入和消费来衡量家庭的福利和是否贫困是不合理的。此外,个人的幸福取决于物质丰富、身心愉悦、受教育机会和参与社会的能力等,与收入和消费与没有太大关系。比如,生养孩子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家长为给子女增加福利会减少自身的消费,但孩子同样会在情感上给父母带来无比的幸福与快乐。
可见,个人消费行为不仅关乎自身的生活与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也有很大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由以出口、投资为主向以消费支出为主的经济转型时期,需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对于政府来说,忽略个体消费特点,用简单、统一的标准来扩大需求往往难以奏效,只有充分了解个体的消费选择,才能对宏观经济中的消费、储蓄的变动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制定更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以平抑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增进社会福利。为此,政府不仅要努力提高调节收入分配的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教育、住房、医疗等民生和其他公共产品的投入,降低百姓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以持续刺激消费需求,尤其要以不同人群的收入和消费习惯为切入点,增强提振消费的精准力,在提高个人收入的同时定向刺激边际消费倾向高的微观群体。例如,政府如果想给某个人群减税,就必须知道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在增加后消费行为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还会对哪些人群和哪些产业产生什么样影响。又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注重培育和挖掘教育、住房、医疗等消费潜力以及80后、90后人群的消费潜力,这对持续刺激消费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有效。
(作者系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