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观察 - 正文

从徐翔到市场风格切换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宏文 2015-11-09 08:11:1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上周是个让很多投资者“紧张亢奋”的一周。上半周,业内“神话”之一,泽熙投资实际控制人徐翔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激起业内惊呼一片。下半周,市场风格陡然切换,券商股领涨市场三天,在出乎绝大多数投资者意料的同时,还悄然在机构心中画下一个大大的疑问——“股市风格真的切换了?”

谁的徐翔?

徐翔成为上周的市场话题,不会让人意外。傲视全行业的投资业绩、绝对低调的处事方式,构成了莫大的信息饥渴效应。照片、话题、个人、投资,一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在其被捕后被放大、发酵、甚至扩大、杜撰出了一段段细节、一篇篇文章,在网上流传。

比如,有些文章生动地阐述了徐翔喜好所谓聘用女性研究员的段子,有些则反复执着于当年徐翔曾经说的只言片语,或是辗转其外的访谈说辞。更有一些曾经和徐翔一面之缘的人也纷纷站出来诉说,那“层经封存”但如今已不可不说的往事。

这些文章说辞,究竟能够勾勒出一个多完整的徐翔的形象,实在值得怀疑。对于一个坚守个人形象至最后一刻(在被捕前网上没有一张个人照片外泄)的投资者,他在某些时刻所说的话语,其真实性是值得细细斟酌的。

换句话说,对于一个心底里高度戒备的投资者来说,对于一个可以因路演录音外泄(全程只有“恩”“哦”,“是么”)就切断券商席位的投资者而言,其对外披露的只言片语,能够勾画出的形象,充其量只是他希望释放的信息而已。

投资者追捧徐翔的消息,归根结底还是在追捧一个“神乎其技”的投资之神。手机端上,投资者咀嚼这些或真或假的消息,心里深处也是对于“神乎其技者”的精神向往。网络传递这种消息,则是对读者眼球的服膺。

上述的心理效应在娱乐圈中已司空见惯。即所谓的“心理投射”。“灰姑娘”和“玛丽苏” 的剧情之所以经久而不衰,即是因为满足了大部分观众的心理投射。市场中人,对于投资神人、一哥、一姐的戏剧化阐述,也是同样的心理使然。

所以,每个人“消费”的都是“心中的徐翔”,距离真实的那个人实在遥远。

后徐翔时期的三个猜想

随着徐翔跌倒,市场提出了许多的猜想,而经历了一周的股市演绎后,其中许多已经开始有了答案。

比如,市场曾经猜想的,徐翔落马可能导致股市行情向下震荡的说法,看来就完全站不住脚。总体上看,徐翔落马对股市的影响只有上周一上午的2个小时。其后,市场就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开始演绎自己的精彩。虽然,真正的驱动力量和逻辑,现在还不那么清晰。但是,庞大如中国股市,已经无法再由单个的政策、力量或事件新闻而左右,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其二、市场曾经猜想,徐翔落马可能导致个人大户这个投资群体进入低迷状态。但现在来看这也不可能。从股市下半周的精彩演绎看,市场内的个人投资者依旧在进行着如常的操作,市场热点层出不穷,过去经年形成的运行规律还在发挥作用。

其三、市场曾经猜想,股市投资风格可能发生变化,这个现在看,征兆已经越来越明显。且不说,低迷近1年的券商股如今发生的变化,也不说银行股保险股的连续抬头。仅从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两个指数出现了罕见的沪强深不弱的状态,就可以发现市场的资金流向可能真的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

这些变化,如果加以时间发酵,可能形成很明显的影响。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它似乎再次出乎了场内主流机构的预期。

看看基金三季报的组合、有多少投资配置在金融或券商领域,答案是3.17个百分点!这个比例是12个月来的新低,也是过去几年的低点。而实际上在沪深300指数里,金融股的常规配置比例又是多少?在过去5年内,机构投资者的平均配置比例又是多少?如果这个行情持续启动,会有多少机构要面临重新配置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看,这个风格切换,确实发生在了一个貌似天时、地利、人和的时间。或者换一个方式描述,“投资风格的切换总会发生,需要考虑的无非是时点问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