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外贸企业 如何直面TPP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蔡恩泽 2015-11-24 08:17:5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外贸企业

如何直面TPP

被称为“21世纪新一代贸易标准”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全文11月5日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官网上揭开了面纱。

TPP是美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后遗症新的战略布局,试图通过制定全球贸易发展的新规则和新方向来巩固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TPP虽未颠覆或重构WTO所代表的贸易规则,但设置了更高的竞争门槛,把知识产权、环境、劳工等非贸易议题链接到协定中,第19章专门提出了一些附加条件。这对尚未完全市场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种限制。TPP将削减至少90%税目,进出口税一般协议生效时立马实施零关税,TPP协定第17章还制定了国企在全球经济环境经营的详细规定,包括强化反垄断法,严禁政府对国企的保护与不当支持等。

这都对中国外贸企业将形成很大的冲击。不过,对目前置身TPP外的中国来说,TPP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特别是外贸企业,既面临压力,也有新的发展空间。

首先是形成倒逼机制。从国家根本利益来讲,美国不希望中国长期滞留在TPP之外,毕竟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非一般国家所能代替。事实上,中美投资协定(BIT)谈判一直没有停止,而中国也不能以封闭的心理看待TPP。再说,TPP正式生效还要通过全体成员国走漫长的法律程序,即便是真实行零关税,也有相当长的过渡期,比如美国将在25年内取消对进口日本汽车征收的2.5%的关税。这就对中国企业产生一种倒逼机制,利用时间差,加快企业改革,主动适应国际贸易高标准。

我国的出口强项已从纺织业升级到制造业,这需要强大的工业体系和配套,价格和关税不会成为兴衰的主要矛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外贸企业仍有较强竞争力。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我国对美国出口,占比最大的品类是机电、音像设备及零部件,其次才是纺织制品。今年8月,我国累计对美国出口机电、音像设备产品为1828亿美元,纺织品为150亿美元。机电产品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求有强大的产业链条支撑,不是能被轻易取代的。如山东潍坊电声企业歌尔声学出口额从2009年的7亿飙升到2014年的100亿,是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全球最大的耳机、电声器件、电子配件供应商之一。无论有没有TPP,世界都不可能抛开中国这个市场。

还有,TPP原产地规制也有利于中国企业。中国是个资源大国,有着丰富的资源,从稀土到皮革,品种较为齐全。而部分TPP成员国如日本、越南等是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根据TPP原产地原则,如要享受零关税待遇,须从TPP成员国进口原料,这其实是他们给自己套上绞索。

回首14年前加入WTO,国人曾对工业领域面临持续的关税减免极度担心,如今在WTO的“逼迫”下,我国制造业杀出重围,国际市场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汽车产业在1999年时进口关税税率高达80%至100%,加入WTO后5年即2006年降至25%,我国汽车产业非但没有萎缩,反而发展成全球最大的市场,还促成长城汽车等一大批自主品牌脱颖而出。当下,我国企业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只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快现代企业治理,也同样能度过难关,在束缚中解套,在困难中前进。

11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会议认为,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使“中国制造”强筋健骨、提质增效,形成竞争新优势,是改善供给和扩大需求的重要举措,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大计。会议确定,聚焦《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启动一批重大技改升级工程,支持轻工、纺织、钢铁、建材等传统行业有市场的企业提高设计、工艺、装备、能效等水平,有效降低成本,扶持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成长。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就能在国际市场上提升竞争力。

目前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借助机器换人,注重研发和提升管理降低成本已是企业的共识。温州巨一集团引入震动刀头切割机、中后帮机等设备后,公司人员由2011年底的3800人减为今年的3300人,减员率约15%。作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东莞劲胜精密组件公司的智能车间将打造自动化组线集成及信息化控制的“无人工厂”,车间技术人员可在生产过程中采集和分析实时数据,有效监控产品质量和设备生产情况。在人口红利愈发式微、技术升级愈发紧迫的制造业格局之下,东莞在省内率先启动“机器换人”。

TPP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可说是到了渗透到骨髓的地步,就连产品气味也列入知识产权,保护期也延长若干,除了保护期限从现有的作者死后50年延期到作者死后70年之外,TPP还有其他要求,甚至延长到120年。但无论多么严格,只要加强检索与预警,就不会冒犯别人的知识产权而受罚。

总之,TPP对我国外贸短期有冲击,长期无大碍,只要自强不息,就一定能顺利越过这道坎。

(作者系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财经媒体专栏作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