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迈锐宝走“双车”战略:雪佛兰三年欲破题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这是我第一次为雪佛兰‘站台’。”11月19日,广州车展附近一家酒店内,上汽通用副总经理施弘开玩笑地说。几个小时以后,他如约出现在雪佛兰第九代迈锐宝在华的首发仪式上。

“雪佛兰品牌在全球影响力较大,特别在美洲市场,远超别克。不过,在中国市场,谁也没有想到别克品牌成功后,会直接导致雪佛兰品牌失去光环。”对于雪佛兰,施弘这样评价。

与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别克品牌相比,2005年才进入中国市场的雪佛兰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在其超过80万辆的销量支撑下,上海通用才成为业内发展多品牌战略的典范。不过,承担着破百重任的雪佛兰,在2015年始终徘徊在 80万辆,与别克的差距逐渐拉大。

“2016年,是雪佛兰中国之路的新起点,我们将再上征程,一路向前。”施弘说。

迈锐宝效仿别克 “双君”

作为上海通用现任副总经理,施弘1996年便加入上海通用,属于元老级人物之一,一手将别克在中国市场做大做强。虽然雪佛兰与别克的品牌定位不同,但是在战略上,两者仍有共通之处。

今年广州车展前夜,借雪佛兰第九代迈锐宝在华首发,上海通用发布了全新的雪佛兰品牌战略,其中的一大亮点就是该车将于明年上市,与全新迈锐宝一同销售,开启雪佛兰“双车”时代。

“迈锐宝‘双车’战略是雪佛兰品牌在中国车市的一次大胆尝试。与此前科鲁兹新老同售不同,这两款车定位有较大差异。”施弘说,此次发布的迈锐宝XL将于明年上市,定位高于现款车型,售价也将有所上调。

这与之前通用别克的“双君”战略很相似。别克“双君”在定位上也进行了区分,并取得成功,此次迈锐宝也要效仿别克“双君”之路,不仅要争夺更多中级车销量,还要树立品牌。

实际上,雪佛兰的问题更多是品牌问题。因为起步阶段主力产品是乐风、乐骋,加上赛欧占据雪佛兰品牌销量较大比例,所以雪佛兰品牌一直以来都与A级车挂钩。近年来,随着更多高端车型推出,雪佛兰一直在寻求品牌升级。迈锐宝能否成功,某种意义上,决定了雪佛兰品牌升级之路的成败。

所以,上海通用为新一代迈锐宝XL下足功夫。首先,动力全面更新,配备1.5L和2.0L涡轮增压发动机,并搭载通用最新研发的8速自动变速箱,全系标配智能启停系统;其次,在设计上,26岁的年轻设计师JaymerStarbody为迈锐宝XL带来了更具时尚和动感的外观。

不过,品牌升级并非易事。目前,中国车市进入微增长,供求关系变化直接导致价格战在各个细分市场爆发。对雪佛兰而言,其中低端车型,面对的是自主车型在品牌和产品升级之后的挑战;其高端车型,又受到豪华车降价的压力。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无论是上海通用2015年破200万辆计划、雪佛兰的破百目标还是凯迪拉克的“双十战略”,都功亏一篑。

雪佛兰品牌要三年破题

作为迈锐宝XL的设计师,JaymerStarbody希望在他30岁的时候,看到雪佛兰品牌在中国市场突破100万辆。这与雪佛兰2020年品牌销量突破百万辆的发展规划近乎一致。

当前,雪佛兰品牌的现状是:今年前9个月,销量同比减少9.0%至442277辆;10月销量同比下降8.4%至51173辆。施弘认为,雪佛兰销量下滑与国内新车市场增速放缓、轿车市场萎缩有关。此外,产品线不够丰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雪佛兰的销量。

“2016年是雪佛兰的大年。”施弘称,按照上汽通用今年发布的2020战略,2016年底之前雪佛兰将再推出7款新车,覆盖SUV和中高级轿车等细分市场。除去已经上市的全新迈锐宝和乐风RV,雪佛兰2016年将投放5款新车型,包括新一代科迈罗、一款全尺寸SUV、一款跨界车以及一款全新轿车。这意味着,从明年开始,雪佛兰将打响产品反击战。

“产品布局符合价值定位。”施弘称,接下来,雪佛兰除了产品外,要在品牌和服务上都发力,让消费者为了一个梦想,而不是传统的性价比因素去消费汽车。

“雪佛兰目前的情况,很像多年前的别克。”施弘说,他并不担心雪佛兰未来的发展。对此,上汽通用总经理王永清也笑谈:“我们正在担心雪佛兰品牌的时候,美国正在想怎么将雪佛兰的成功复制到别克上。”

王永清交给施弘的任务是:三年之后,雪佛兰要在品牌和销量上实现突破。(编辑 范文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