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先苦练内功 再布局海外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琼 2015-12-03 08:42:1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的带领下,长安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正在快速领跑。

今年前10个月,长安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83.9万辆,同比增长30.5%万辆,创下新高。朱华荣坦言,“2015年底,长安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包括轿车、SUV和MPV)的销量将突破百万辆。”长安汽车将成为第一个跻身百万俱乐部的中国品牌。

面前摆着这样的成绩单,朱华荣看到的却是差距。比如在乘用车品牌(含合资企业)销量排名中,长安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排名第六位,朱华荣更愿意聊的是自主品牌的突破路径,或是后百万辆时代长安如何布局。尽管仍希望未来一路狂奔,但主管研发多年的朱华荣仍然不改初衷。他不愿意钻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空子,不愿意舍弃质量追销量。在他眼中,扎扎实实地做好自身、练好内功最重要。

记者:长安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增长势头惊人,前10个月销量已经达到83.9万辆。2015年,你们预计销量会达到多少?

朱华荣:长安自主品牌乘用车今年实现100万辆销量基本不是问题。这个100万辆对于长安汽车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它说明中国的品牌只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自身,包括从研发能力、体系提升、服务制造等等一系列自身练内功的工作做好,是有机会或者在世界汽车产业立足的。

只要把产品、服务等做好,用户群体会不断地选择、持续跟随这个品牌。长安汽车的用户从面包车换到奔奔,现在换到了睿骋,粉丝群体不断强化。

记者:随着长安汽车自主乘用车业务的发展,随着产品升级,你们的主要竞争对象也发生了变化,未来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朱华荣:现在长安汽车的竞争不是以前在自主品牌的小圈子里竞争,更多的是到了与合资品牌面对面的竞争。检测显示,有37%的长安用户是从合资品牌转移过来,尤其在北京有80%的用户从合资品牌转移过来。

记者:在车展上,长安汽车带来了17款共31辆展车。其中,长安首发了小型SUV车型CS15。今年,不少车企推出了小型SUV,竞争越来越激烈,您怎么看待包括小型SUV在内的SUV市场?

朱华荣:CS15这个领域里面其实竞争很激烈,小车真的很难做,而且花了很多的精力。但从总体战略出发,要占据这个细分市场。

无论是轿车也好,SUV也好,它的高速增长或者对某一个企业来说都有一个时间性,超过一定的时间或者一定程度之后就回归了正常的增长。我认为SUV未来不会像现在这样持续增长,会回归理性的正常的增长。应该说,未来SUV不会像有些企业想象的那么乐观。

记者: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高增长,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上有何布局?当其他企业抛出上百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中期规划时,你们是否会调整规划?

朱华荣:按照我们的新能源战略,2020年长安汽车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40万辆,预计占总销量的10%;整个投入约180亿,长安汽车将会在新能源领域推出34款新车,其中包括轿车、SUV和商用车型。轿车里面主要应用在小型车,我们运用更多是纯电动,还有商用车,商用车里面纯电动其实更有发展的潜力也更符合市场的需求。这是目前的规划,当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会发生变化。

有的企业对这个领域很乐观,但是我们长安汽车坚守自己的看法。虽然这样来看,长安汽车(2020年40万辆的年销售目标)比较保守,但是我们还是坚持我们的保守,我认为这个更适合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包括消费者对新的领域不断探索的规律。

记者:现在,长安汽车只是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的第一名。如果想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不仅需要在中国和合资品牌展开竞争,更需要走出国门。你们的海外战略是什么?

朱华荣:长安汽车有一个“883”的海外战略。第一个“8”是我们在全球乘用车领域布局了8个战略性的市场,这8个是营销性的,针对轿车、MPV、SUV;另外我们在商用车也布局了8个战略性的市场;第三个是3,是长安在2020年前要重点投资的战略性市场——伊朗、俄罗斯、印度。我们的右舵市场主要是印度或者是TBB国家,TBB国家里面我认为机会是比较大的,我们的生产都不在中国进行,直接进入到这些国家进行。最近长安汽车在进行市场研究、产品开发、未来整个的合资合作都将大踏步推进,可能大家觉得长安汽车慢,但是我告诉大家长安汽车这个慢是非常值得的,我非常担心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太快,这样后患无穷。最近我去了两个国家,我听了(他们)国家官员的话后很难受,人家说中国品牌的服务质量,经营的理念和思想(都不行)。甚至有一个国家的官员跟我说,这不像一个正规的汽车公司,你现在与三四年前(相比)更难,为什么更难?因为你要扭转国家的品牌形象,靠一个品牌很难,所以我认为海外市场我们中国品牌需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做。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