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指数59.7分 有较大提升空间
2015年11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保协")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出席会议并启动指数发布仪式,中国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徐玉长,中保协会长朱进元,以及人社部、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国内养老领域资深专家学者、专业养老险公司及人身险公司有关负责人、新闻媒体等共100余人参加了《报告》发布会。会议由中保协秘书长刘琦主持。
该指数研究项目是在中国保监会的指导下,由中保协、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主办,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养老险")独家承办。
职工养老储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报告》显示, 2015年中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指数为59.7分,接近评价基础标准,表明目前状况基本满足了城市职工养老储备要求,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此同时,有三大问题:一是不同企业养老储备情况差异较大,国有企业最高,民营企业最低;二是商业保险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扩展,受访者中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人数比例仅为33.5%;三是养老资产配置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我国家庭的大类资产配置还是比较保守,长期来看还有待改进。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报告》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很有必要;二是提高职工养老储备水平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三是重构家庭大类资产配置有利于提升职工养老储备水平。
国内养老模式有待转变
结合我国养老现状,平安养老险董事长兼CEO杜永茂表示,当前,国内养老模式依然延续储蓄型养老,尚未转化成投资型养老,养老模式有待转变。国际上养老金储备不仅靠缴费,还比较倚重投资增值,养老金的储备是时间越长,投资福利增值越快,积累越高。此次发布养老储备指数报告,也是让社会、全民关注这个问题,共同努力推动制度完善。
作为专业养老险公司,平安养老险经营范围涵盖了企业年金及养老资产管理、保险保障、医保大病,并以养老资产管理和民生福利保障为核心,致力于为政府、企业、团体和个人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安集团三季报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平安养老险长期险和短期险业务累计规模分别为51亿元和87亿元,市场份额均居行业前列。企业年金受托资产1183亿元,企业年金投资资产1276亿元,其他管理资产315亿元,在国内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中保持领先。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平安养老险医保业务覆盖城市超100个,服务人群超2.7亿。此外,公司位列"2015年度亚洲保险业竞争力排名"中国寿险第九位,同时获得"亚洲最佳养老保险公司"称号。
填补养老保障的研究空白
《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是业内首创的指数类报告。十八大以来,国家将民生保障提到了新的高度。平安养老险作为一家商业机构,希望充分发挥商业实践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优势,为国家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基于此,分别于2012年12月5日及2013年9月26日独家承办并首次正式对外发布"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和"职工养老储备指数",这两个指数每隔一年交替发布一次。但由于这两个指数项目尚处于初期尝试阶段,必须不断做出调整改进,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并见证指数的建立和成长。
为此,2015年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主导下,同时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共同举办,平安养老险继续独家承办,更加细致全面的继续开展第二次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的调查研究工作。
与会专家表示,养老储备指数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保险业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更是积极参与国家社会民生、福利保障建设的重要实践,填补了我国在养老保障研究领域的空白。(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