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海通证券李迅雷:明年结构性机会大于趋势性机会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朱茵 2015-12-10 12:16:4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下行是人口老龄化的长期结果,需要担心的是在转型期企业负债过高,如今泡沫已经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或已失去了“壮士断臂”的资格。无论是经济还是股市,当下都面临两难的局面。

经济下行是一个长期过程

中国证券报:经济是否有见底迹象?明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哪些方面会率先有动作?

李迅雷:经济下行大家有目共睹,但根本在于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伴随人口流动的放缓,导致城镇化率提升放慢,由此对房地产、汽车以及背后的钢铁、水泥、有色化工等行业产生了影响。今年此时和去年相比,农民工的数量没有增加,这是过去30年来第一次。农民工不再进城,也就是城镇化率不再提升了,所以说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到了后期。现在经济面临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而且大城市化的水平较低,人口从三四线城市往一二线城市流动,会改变区域结构,这也与理财需求相关,理财产品的发行之所以都是在大城市,是因为大城市积聚了越来越多的人口,富裕阶层基本上集中在大城市。

经济下行这一过程是长期的,因为过去改革开放30年增长速度快,回落也是很正常的。但与其它转型国家不同,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时候我国的债务水平太高。按照财政部公布的数据,9月末,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债务余额达78万亿元,占2015年GDP比重的118%,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而我国银行给企业的贷款余额是70万亿元。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的债务率超过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余额,还没有算上民营企业。而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在经济转型初期,企业债务率很低,是后期随着经济增速下行之后债务有所增加。因此预计明年国有企业改革、税收制度的改革,减税政策会相对先行。

明年资金面仍宽松

中国证券报:2016年“资产配置荒”下,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如何?注册制的影响会否显现?

李迅雷:整体来看,居民大类资产配置正从实物资产的过高配置到配置的降低,金融资产要从低配到标配,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的相关业务就会得到非常快的发展。资本市场的产品价格是受到需求端和供给端两大影响,如果供给大幅增加的话,对金融产品的估值水平肯定是不利的。当然从2016年资金的供给面看,也有有利因素,如养老金入市是大概率事件,如果养老金前期规模2万亿元,上限30%,则应该有6000亿的资金进入股市。还有大量银行理财产品也要配置一部分权益类产品,再加上保险资金的增加,居民储蓄流向市场等。所以总体上,2016年资金的供给要大过对资金的需求。以股市为例,明年大概有2万多亿元融资,但资金对股市的供给远超这个数。2016年资金的净增加大约3.3万亿元。所以明年在资金的供给上,不构成对股市的负面影响,也不构成对整个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

对注册制最大的挑战将是发行定价的放开如何做。目前发行指导价是不超过24倍市盈率,但全市场市盈率的中位数(扣除经常性损益后)是135倍。这就可以解释目前绝大部分新股上市后的溢价都在3-5倍之间。相比之下,美国等成熟市场的市盈率水平,即便在牛市高涨之后,也只有17-20倍左右。中国市场在如此高的估值下,为了避免冲击太大,估计会采取缓冲的方式,第一步把注册制放到交易所实行。

蓝筹与新兴行业并重

中国证券报:2016年的投资机会可以关注哪些方面?风险点又有哪些?

李迅雷:2016年投资机会较多,因为明年是“十三五”开局的第一年,但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方面,如环保节能、交通通讯、医疗教育、文化旅游,互联网等IT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等,主题投资也内容广泛。大部分传统产业出现过剩,新兴行业、服务行业则方兴未艾。但也不是说放弃价值投资,应该是蓝筹低估值和新兴行业两头并重。至于市场走势,A股市场还是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涨跌会比较均衡。2016年可能是一个波动幅度收窄、结构性机会大于趋势性机会的市场。

金融市场未来依然十分看好,但市场行情不是很乐观,因为估值太高、资金太多,通俗说就是“韭菜”太多了,但是这茬“韭菜”割了,别的“韭菜”就不愿意再来了,那么游戏就玩不下去。中国股市所面临的问题,与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一样,都处在两难之中。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