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双12”战火燃至线下 移动支付成“兵家必争”

来源:新华网 作者:叶健 姚玉洁 2015-12-12 21:50:2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双11”战火刚刚平息,“双12”战鼓又隆隆响起,只不过战场从零售转移到支付,从线上烧到了线下。

一边是支付宝砸重金继续力推线下消费“五折活动”,一边是传统支付巨头中国银联发布“云闪付”布局移动支付。六寸手机屏幕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未来鹿死谁手尚不可知。但通过市场有序竞争,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低收费、更好体验的支付服务,才是“双12”支付大战的真正看点。

支付为王 阿里“双12”发力线下

如果说“双11”的狂欢是在线上,那么“双12”的战略重点就是在线下。

几天前,支付宝高调宣布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和全球12个国家地区,有30万家商店参与支付宝“五折活动”,用户使用支付宝付款,在很多餐馆、超市便利店、机场、美容美发美甲店、电影院等商店,可享受5折优惠。

别小看这数十元的优惠,“大妈军团”消费热情瞬间引爆。“双12”一早,记者就看到家乐福、联华等超市排起了长队,很多“50后”已经熟练地学会了扫码支付。一位收银员表示,与刷卡、输密码、打印纸条、签字的银行卡支付,以及现金找零相比,“扫码”效率更高,大大减少了排队时间。

记者在上海市郊一家兰州拉面馆采访发现,来自新疆的店主也学会了使用支付宝,面馆的入口处就贴着大大的二维码,顾客扫码就能支付,还能享受折扣。老板告诉记者,有了移动支付,他也不用整理一堆满是油渍的零钱了。

商家之所以推崇移动支付,不只因为方便。在上海陆家嘴(600663,买入)颇受欢迎的“望湘园”,几乎没有参与任何团购或优惠活动,但用支付宝支付可享受9.3折优惠。因为与刷信用卡相比,商户不必再缴纳比例颇高的手续费。

大象起舞 银联发力移动支付

传统支付巨头银联也出手了。12日,中国银联与20余家商业银行共同发布了其移动支付方案“云闪付”。

记者从中国银联获悉,只要用户有一部具备NFC(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机,持卡人就能在手机银行APP中生成一张银联卡的“替身卡”,即“云闪付卡”。用户可以在具有银联“闪付”标识的POS机直接刷手机支付,也可在线上商户通过银联在线支付进行付款。

目前,首批发布“云闪付”的商业银行已超过20家,包括工商银行(601398,买入)、农业银行(601288,买入)、中国银行(601988,买入)、建设银行(601939,买入)、交通银行(601328,买入)、邮储银行、招商银行(600036,买入)等。而诸如家乐福、麦当劳、星巴克等25家全国知名连锁商户的上万个实体门店也均支持云闪付,也会有专属优惠,未来还会吸引更多商家加入。

受制于硬件门槛和较长的产业链,银联主推的近场支付路线近年进展缓慢。但目前NFC功能已是4G手机标配,银联此次推出“云闪付”,支付时无须手机联网,也不必打开手机银行APP,只要点亮屏幕靠近POS机即可完成支付,加上“小额免签”,支付效率大大提升。

鹿死谁手 行业格局尚未可知

“双12”已成各家支付企业“秀肌肉”的秀场,但未来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支付宝的底气源于在阿里攒下的电商用户,坐拥数亿宝粉的支付宝在线上第三方支付是绝对王者。艾瑞数据显示,支付宝在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占据近半壁江山。如今,支付宝通过拓展支付应用场景,比如水电煤气费、线下付款等,持续提升用户的黏性。

但是,其他对手的崛起也足以让支付宝焦虑。艾瑞数据显示,三季度腾讯财付通的市场份额已升至20.1%,接近支付宝份额的一半。汇付天下等小伙伴通过P2P等细分领域弯道切入,也让“带头大哥”压力满满。

另一方面,线下支付越来越受到重视,竞争也日趋惨烈。

虽然“扫码”支付渗透面越来越广,但全球各大巨头似乎更青睐近场支付技术。比如苹果、谷歌都已试水近场支付,谷歌不仅早在安卓系统里加入NFC支付的电子钱包功能,苹果的iPhone、AppleWatch也支持近场支付。在未来的可穿戴设备时代,近场支付的使用场景也充满想象空间。市场关于苹果与银联“恋爱”的“绯闻”也一直不断,如果双方达成协议,银联将允许苹果支付通过其POS机交易,银联则希望借助于苹果实现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弯道超车。

但对于老百姓(603883,买入)来说,技术路线之争都是浮云,通过市场有序竞争,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低收费、更好消费体验的支付服务,才是“双12”支付大战的价值所在。今年以来,招商、民生、兴业、浦发等纷纷取消网银或手机转账手续费,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鲶鱼”功不可没。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招商银行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优秀,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