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依靠比较优势发展新兴城市群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最近在相关论坛上指出,中国“十三五”期间,将加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承担全国性的功能,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节点。

杨伟民认为,中国出现世界上少有的特大型城市,原因之一是面向全国的服务性功能过度集中在一两个城市。他以北京为例,北京城市病问题的根源是集中了太多非首都功能,若把企业总部、医疗高地、最高学府等功能转移,不但能解决自身的城市病,还能促进其他地区的发展。

对大城市病的这个总结是中肯的,由于一线的特大城市聚集了诸多优质资源,吸引了较多人才与人口进入,不断增强了城市竞争力,由此又吸引了更多的资源……以此循环,形成一种城市发展的“马太效应”,即在某些方面越来越好,但同时,大城市病也不断凸显。长远的做法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往一些地方出台的旨在限制人口流动与进入的地方政令都是短视的。大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城市功能的多重定位与多重角色。现在,北京的做法是将一些事业单位进行迁址,也有学者建议,将一些高科技、金融等功能转移到附近的天津,不仅缓解本地的大城市病,也可以对周边地区起到辐射性的经济带动作用。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要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功能。”发展中心城市,应该主要由内源性的动力起作用,而不是靠外源性动力。但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以行政力量扶持一批大城市是有必要的,因为资源有限,需要将资源集中起来以形成集聚效应,再以此带动其他。这有点类似“先富”带动其他人富裕的思路。

现在,一些特大城市、大城市正在从复杂的城市功能定位中分身出来,城市群也在一些地区发展起来。城市群对带动区域经济、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珠三角与长三角。这些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城市群的积极作用。类似的城市群越多越好,因此就有了东北、中原、成渝的城市群规划。

规划当然重要,但城市群的发展更应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需要得到多方面因素的支持,比如,城市群有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成员之间是否可以优势互补与功能互补,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等等。造城简单,但是要维持这座城市、这个城市群的繁荣并不简单,很多问题在最初就需要理清楚。

以前,城市群的发展依靠了国家的政策扶持与政策优惠;现在,市场化不断深化,而且公平更受重视,政策倾斜度不大可能达到彼时的力度,那么,新兴城市群的发展将更多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编辑 欧阳觅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