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的IT供应商来说,最有可能发展出来与自动驾驶有关的项目是红外摄像技术,因为它硬件门槛低、软件门槛高,正是中国IT企业所擅长的领域。
本报记者 范文清 北京报道
12月10日,宝马与百度合作的自动驾驶汽车在北京完成路测,最高时速100公里。百度方面称,该项目有望亮相乌镇互联网大会。这是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一个标志性事件。
按计划,12月14日,百度宣布正式成立无人驾驶事业部,由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担任该事业部总经理。这意味着,从2013年起步的百度无人驾驶车项目,将正式从明年开始发力。
事实上,明年在自动驾驶领域发力不止有百度这样的IT企业,还有传统车企。在12月3日举办的TC汽车互联网大会上,沃尔沃汽车中国研发公司总裁沈峰透露,从明年开始,沃尔沃将投放100台自动驾驶汽车给社会的志愿者进行路演。长安汽车方面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明年长安将开启重庆到北京的高速路自动驾驶路测。
IT和车企之所以从明年开始对自动驾驶项目集中发力,是源于这一技术距离市场化的脚步越来越近。已经经历过PC互联和移动互联的高德集团总裁俞永福预计,还有三到五年汽车互联网产业将真正爆发,而现在是该产业进入高潮前的预热期。
IT公司紧盯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一定是汽车发展的终极目标。现在,它正以比大家想象得快得多的速度进入到我们生活中,所以当前基本上所有的规模较大车企和IT企业都在布局自动驾驶,谁不走这一步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落后。”
12月3日,北汽集团总裁助理荣辉在TC汽车互联网大会上的发言,点出了当下IT和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胶着的竞争状态。
自谷歌发布了无人驾驶计划之后,当前有关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两条:一个以谷歌为代表,以高精度地图为核心研发无人驾驶,然后再辅以激光雷达3D扫描技术,这需要一定的政府资源;另一个技术路线是以机器人识别系统为核心,从代替人的角度开发自动驾驶,苹果、特斯拉以及包括沃尔沃在内的诸多车企都是采用这条技术路线。
但无论采用哪条路线,高度自动驾驶的实现都需要依赖高精度地图、毫米波雷达、车道保持系统、激光测距系统、红外摄像头、立体视觉、车轮角度编码器等七方面关键技术的突破。这为IT企业借自动驾驶技术进入汽车领域创造了条件。
以宝马和百度合作为例,宝马看重的正是百度在中国高精度地图上优势。据宝马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刚刚完成实路测试的自动驾驶车辆,宝马方面提供的是车身内部传感器和车辆控制接口,并同时为行驶安全控制系统提供技术支持;百度方面负责提供高精度地图、车辆定位、环境感知、控制系统等自动驾驶决策与控制模块。
这一合作案例事实上也是当前车企与IT公司合作的主要模式,即车企负责提供硬件和安全控制系统,IT公司负责提供软件和其他智能器件,这也使之前IT产业链中的供应商看到了新商机。
“在IT人看来,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技术是颠覆传统汽车业的两大杠杆,当前几大IT巨头都在为此进行技术竞赛,谁也不愿放弃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中国汽车安全暨辅助驾驶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郑延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两年前,郑延景的主业是做电脑和手机芯片。现在他正带领一个团队研发汽车自动驾驶系统中的智能防撞系统,希望在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提前布局。
“当汽车慢慢进入互联时代时,一些过去做行车记录仪、OBD盒子、防火墙、地图等IT供应商也开始进入汽车制造领域,这对用户而言可以带来很好的服务,当然也会带来竞争和颠覆。”沈峰说。
从后装市场突围
事实上,对IT企业的供应商来说,想要进入车企的前装市场并不容易。
一方面,像毫米波雷达等高硬件、高软件门槛的产品,德尔福、博世等汽车零部件巨头在此领域已研究多年,形成了相对垄断的市场格局,后来者很难进入;另一方面,知名车企和零部件企业的业务是融合在一起的,两者共生的状态很难打破。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有独特技术可以吸引车企与之合作,否则便只能从后装市场入手,效仿当年车载导航地图的切入模式。
而对中国的IT供应商来说,最有可能发展出来与自动驾驶有关的项目是红外摄像技术,因为它硬件门槛低、软件门槛高,正是中国IT企业所擅长的领域。这也是郑延景为何先从智能防撞系统入手的原因。
“我们的计划是,先通过汽车后装市场,让用户先使用认可这套系统,然后通过累积高精度地图数据,和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技术,逐步向谷歌所走的路线靠近。”郑延景认为,作为一家与汽车毫无“血缘”关系的IT企业,如果从前装市场入手自动驾驶,与车企沟通的时间成本耽误不起,不如直接面向消费者,从后装市场突围。
从12月开始,郑延景团队研发的智能防撞系统MH680,将通过宝马旗下最具实力的经销商集团之一——宝信集团向消费者发售,试图从高档轿车的后装市场入手,试探自动驾驶技术潜在市场。
“就像曾经的车载导航,在手机地图导航软件未被普及之前,它们的加装费用要比前装导航便宜得多,现在自动驾驶初期的智能防撞系统也将在后装领域有市场。”曾经做过车载导航业务的张开岭对记者说。
这看上去是一个有效的突围路径,但现在制约这套系统发展的有两个因素:一是如何平衡与经销商的销售关系;二是如何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为后续延伸的金融保险业务铺路。
“如果自建渠道销售,显然成本会更大;如果仅通过4S店销售,产品定价上,会受到经销商的制约。所以如何平衡与经销商之间的利益分配,是类似自动驾驶系统在后装市场的难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
事实上,由于前期研发投入较大,当前这套系统的售价并不低,价格大约在万元以上,如何通过口碑效应打动高档轿车用户,郑延景把产品的卖点放在了节省保险费用环节上。
“我们基于智能防撞系统开发了UBI主动安全运营系统,通过提醒驾驶者回避交通事故隐患,降低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从而为用户节省保险费用。”郑延景说。
现在,像郑延景这样试图从自动驾驶市场掘金的IT公司很多,比如蚂蚁科技、极豆等等,它们成立的时间都不长,瞄准的都是存量巨大的后装市场。
“当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在1亿辆以上,如何将这些车辆变得更智能,商业潜力巨大。”车车智能联合创始人蔡亮认为,对IT企业的供应商来说,掘金自动驾驶的后装市场,关键还是看如何通过硬件载体给用户提供极致服务。(编辑 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