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2020年GDP应达82万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张奇 2015-12-17 08:29:3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的发表为契机,中国将迎来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倒逼宏观经济政策扩张效应的大背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10月28日在“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表示。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培勇称,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未来五年年均GDP增速需达到6.53%以上(含6.53%)。同时在当前的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需要通过扩张性宏观政策来应对经济下行。至于何为扩张性政策,则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

未来五年年均GDP增速需达6.53%

“只要注意到五中全会的决定,是以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任务为大前提,我们就知道在未来几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是一个非完成不可,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的既定目标。”高培勇称。他表示,这一既定目标包括多方面,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带有数量约束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GDP和城乡人均收入实现翻两番。

高培勇测算称,2010年我国GDP的总值为41万亿,即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GDP总值要达到82万亿;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中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为19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为5900元,就意味着2020年要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3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11800元。

“如果把这个目标比作‘天’,就是我们必须完成、必须摸到、必须实践的奋斗目标;再看看‘地’(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其中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相对于以往经济增长速度处于下行通道。”高培勇称,“经济增速放缓和既定目标的实现,等同于在天地之间宏观经济政策要架起一个连接的通道和桥梁。”

如何去构架这一桥梁?高培勇认为,这一座桥梁特别需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扩张性效应来实现。“也就是说,当前我们已经面临一个倒逼宏观经济政策扩张的经济大环境,这一环境与以往有所不同的。”高培勇表示。

高培勇进一步表示,这种扩张性效应可能不是年度性的,很可能是周期性的。“‘十三五’期间的目标是持续不断地逐步逼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他说。

经他计算,如果今年GDP的增速能达到7%,要实现2020年GDP总值达到82万亿的目标,我们年均GDP的增速必须是6.53%。如果今年GDP增长指标达不到7%,是6.9%,那么未来的五年我们的年均GDP增速至少要达到6.53%。

多维度考量经济政策净效应

“按照这一思路前瞻未来五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势,当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高培勇表示,“就是要全面的检查、评估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净效应,即净效应究竟是扩张、紧缩还是中性。”

“比如说两大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拼接在一起,整体宏观经济政策综合效应的时候,我们是有一堆题目要做的。”高培勇说。

高培勇表示,如果总效应不是扩张性,那么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两者之间的对接就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如果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总效应是扩张性的,那么还要考虑到这种扩张性效应和所需要的扩张性效应之间,两者是否有差距,如果有,应该怎样去弥补?

另外,对于是否为扩张性宏观政策,也要多维度考量。高培勇举例称,以财政政策为例,讨论财政政策是否为扩张性,一般的聚焦点是一般公共预算赤字,只要一般公共预算赤字规模超过去年,即可断定今年的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但如果跳出一般公共预算赤字,把视野拓展到整个财政收支过程,甚至跨越到整个政府收支预算时,又可以对当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整体效应和净效应有更深入的思考。

他举例称,首先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财政有3万亿到4万亿的存款。“把财政存款和财政赤字拼接在一起,我们又要对财政政策是不是扩张性的政策仔细算账。”他说。

其次,由一般公共预算跨越到整个政府收支预算。从今年起的新《预算法》和老《预算法》最大的区别在于,老的财政预算是专指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新的财政预算不仅包括一般公共财政预算,而且还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当我们跳出一般公共预算的局限、放眼整个政府收支预算的时候,我们还要算算账就知道财政政策是扩张的还是中性的还是紧缩性的,我们要有通盘的考虑。”高培勇表示。

“所以从宏观经济政策实际效应究竟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出发,我们也有很多要亟待破解的话题。”他补充道。

高培勇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布局以及其实际效应的发挥,更多要取决于改革进程。整个“十三五”时期不仅仅是宏观经济政策布局和扩张性政策效应得以持续的问题,还应当包括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是否实现的问题。

“事实上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能够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得以到位,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 高培勇表示。(编辑 李伊琳)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