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艺术基金项目“走向西部”
由中国美术馆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办、银川当代美术馆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走向西部——中国美术馆经典藏品西部巡展·宁夏”于2015年12月19日开幕,登陆银川当代美术馆。
这次展览被称为宁夏美术史上最大规模、最高规格、最高水平的国家级美术馆作品展。也是中国美术馆今年启动实施“走向西部——中国美术馆经典藏品西部巡展”的收官之展。对于关注艺术资本界的业内人士来说,这是国家艺术基金重点项目所展现的成效之一,对于有志于申请国家艺术基金的相关部门和机构,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而银川当代美术馆自开馆以来保持着出人预料的活跃度,则成为国家政策性基金与民间文化资本共同合作的“文化艺术西部大开发”样本。
精品大师名作首次亮相
一次看齐西部美术精华
宁夏结合了中原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的激荡融合,东西文化交流积淀产生多元文化的包容性特质,当前受益于“一带一路”的建设大潮,更发展为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合作交流的重要前台,具有特别地理与文化意义。
对于身在北京上海的艺术爱好者来说,想看到国内外一流艺术家的名作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能如此大规模集中国内最好的作品在一个展览中一睹为快,即便在京沪两地也非易事。而此展也是宁夏首次引进最大规模、最高规格、最高水平的国家级美术馆作品展。
本展览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担任总策划,从中国美术馆藏品中精选西部主题美术精品110件,作品创作年代跨越近百年,大师名迹汇聚一堂。如吴作人的《藏女负水》、张大千《松荫观瀑》、靳尚谊《文工团员》、罗中立《父亲》、何多苓《春风已经苏醒》等,可谓佳作纷呈,展示了中国近现代美术最强阵容,难得一遇。展览透过历史叙述,勾画出20世纪中国艺术家发现西部、认识西部、表现西部的创作历程,挖掘西部艺术创作在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父亲》来到银川
告诉宁夏《春风已经苏醒》
本次参展的110件精品中,以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与罗中立的《父亲》在普通观众心目中影响最大。
《春风已经苏醒》是何多苓读研究生时的毕业创作,以在西昌大小凉山的知青生活经历为创作来源。艺术家受到美国画家怀斯风格的影响,选择了这样一个模糊性的主题。为了表现画面中少女的形象,作者找了很多模特但都不合适,后来参考了画报上一个农村小女孩的照片,小女孩的棉衣是作者自己穿在身上对着镜子写生出来的。草地通过多遍反复打磨再画,最终增加了肌理的厚实感与表现密度。少女神情茫然又若有所思,笼罩在一种不确定的情绪之中。此画完成后产生很大社会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被赋予了积极的时代与政治意义。
罗中立的《父亲》则是1975年在大巴山区雨夹雪的除夕之夜遇到一位守粪的农民,开始构思,并于1980年创作了这幅作品,1981年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时获一等奖。他借鉴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以领袖像般的巨幅尺寸,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大巴山区的一位农民形象,具有充沛的情感和强烈的视觉张力。
除去这两幅作品,张大千、吴作人、吴冠中、靳尚谊等名作也都备受关注。本次展览受到了整个西部地区艺术家与爱好者的追捧,许多外地画家齐聚银川,就是为了亲眼目睹大师真迹。
西部最耀眼的美术馆
中国与伊斯兰文化交流的桥梁
与本次展览本身相比,银川当代美术馆也是令艺术市场感兴趣的主体。这座造价17亿元、由国际一流设计师设计的高标准现代化美术馆可谓整个西部最耀眼的美术馆。美术馆采用了政府支持、企业投资的模式,结合美术馆周边一系列艺术产业项目快速发展,使得原本在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宁夏一跃成为堪比西安、重庆、成都的重要艺术产业基地。
银川当代美术馆自2011年立项时,就有些声音提出质疑:在西部开设一座当代美术馆究竟什么价值,会有多少人去看?然而开馆半年多来,作为唯一定位为中国与伊斯兰国家交流的当代美术馆,结合银川的“中阿博览会”与“一带一路”项目,银川成功地吸引了伊斯兰国家乃至全世界艺术节的广泛关注。每两年在银川举办的“中阿博览会”,有60余国的伊斯兰国家元首会造访当地参加此文化交流盛宴。银川当代美术馆会以论坛主宾国为主要展览重点,推出关于伊斯兰文化及当代艺术作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多元化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