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小米科技CEO雷军在微博中宣称“小米会始终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的第二天,小米科技旗下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又爆出了空气净化器产品疑涉“造假门”的消息,给这家明星公司的业务转型前景增添一丝悲凉。
在竞争激烈的空气净化器市场中,小米总会惹来一些非议,这回网友起哄的倒不是价格,而是剑指小米二代空气净化器的质量。有网友爆料,在滤芯塑封尚未开启时,配套的APP竟显示空气质量已由红变绿。小米空气净化器从一代产品发布之初就争议缠身,不仅远低于同行的899元超低价格引发消费者“天上掉馅饼”的质疑,还曾一度涉嫌抄袭设计的丑闻。而今年小米又一鼓作气推出身材更曼妙的699元小米二代空气净化器,价格也更便宜了,但效果到底如何呢?从这次网友曝光猛料的刺激性来看,让大伙立马对小米空气净化器的产品效果产生遐想,为小米的前途捏着把汗。
2015年,小米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很艰辛又很费力。年初,小米高调发布Note,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发布会现场米粉们兴奋的尖叫声没有以往那么热烈,倒是带着几分遗憾和失望。小米Note以不怎么高端的配置跻身高价市场,弄不好会砸了牌子,煮成一锅夹生饭。果不其然,小米Note与同款的华为荣耀7相比,并无多大优势。
小米的心思太沉重。自从小米出了名,其当家人雷军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特别是与“空调玫瑰”董明珠立下对赌协议后,更感觉压力山大。2013年12月,雷军与董明珠在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就商业模式之争,以两家企业5年内营业额高下为题,设下10亿元豪赌。到2014年10月,雷军审时度势,认为5年内超过格力的可能性为99.99%。
不过,雷军的自信很快就被董明珠的“骂声”淹没。在2014年12月第十三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董明珠炮轰小米和美的集团的合作是“两个骗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团”,并表示雷军与她赌10亿,其实应该改成跟华为公司去赌,矛头直指小米的专利软肋。
事实也正是如此,核心技术和专利一直是小米的短板。作为手机业后来者,小米的发展速度惊人,小米公司自创办以来,保持了令世界惊讶的增长速度,2012年售出手机719万台,2013年售出手机1870万台,2014年售出手机6112万台。但因为技术积淀不深,其核心技术上一直是处于追赶阶段。尤其与从通信设备直接过渡到手机厂商的华为、中兴相比,这种差距格外显著。因此,小米专利官司缠身,也就不足为奇。
小米的脚步也有点急。小米的营销在国产手机市场虽说是个神话,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传统制造业,引发媒体广泛关注、粉丝狂热欢呼、出货即秒杀一空,这些曾经只是苹果手机享有的待遇,在小米身上展现时,让雷军一夜之间走上神坛。于是雷军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其一系列举动正在走向专注的反面。在手机上,小米不再是一年一款手机,而是有了很多变种,如红米、小米青春版、小米特别版等等。花样翻新,但很少创新。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小米在加速向多元化的方向扩张,从手机到平板电脑,从电视到手环,从智能家居到路由器,甚至传出还要做智能自行车、智能汽车。如此全面出击、什么都做的结果,很可能是什么都做不深,什么都想抓,也许什么也抓不牢。无法专注,很难给市场带来精品,很难带给消费者极致体验。盲目的多元化扩张很可能让小米重蹈传统厂商的老路。小米的步子走得显然有些着急,弄不好会扭伤脚,变成一只跛足的鸭子。更感觉小米患得患失,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结果是碗里的没消化,锅里的也没煮熟,变成一锅夹生饭。
小米的模式也不再显灵。雷军曾自诩为“会飞的猪”,猪能随风而飞,算是英雄豪杰。如果在大风裹挟下一飞冲天,又能软着陆,落地为安,更是英雄豪杰中的佼佼者。可雷军离这样的佼佼者还有一段距离。小米也有软肋。小米采取的是一种期货销售模式,先吊足消费者胃口,然后分批放量。就好比参观风景区一样,游客被挡在大门外,隔半小时放行一次,门外的游客翘首以待,热切期盼早点入园。
当初满怀希望的“米粉”已在调侃小米是只存在传闻中的产品,口口相传,在虚拟世界里走红,以致对每一轮抢购盛况感到麻木,甚至失望,因为绝大多数人没能拿到它,没有见到它,它到底是什么模样,好不好玩,其实大家是一头雾水。从之前很多人指责小米模仿苹果的“饥饿营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质疑小米的“期货营销”,“供不应求”的小米手机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而且小米利用新媒体营销已套路化,这种屡试不爽的营销模式被雷军反复使用,好像有点过期了。小米Note已然是小米品牌形象的一个转折点,它很想借小米Note漂白的低端形象,提升品牌档次,结果是两头不落好。
小米应当深思,如何防止把小米煮成夹生饭。传奇已是昨天,现在需要的是重新审视眼前的战略。
(作者系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财经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