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长安汽车副总裁刘波;长安汽车副总裁王琨:首个突破双百万品牌 2025欲进全球十强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琼 2015-12-24 08:34:5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长安汽车副总裁刘波;长安汽车副总裁王琨:

首个突破双百万品牌 2025欲进全球十强

长安汽车成为首个“双百万”的中国品牌。12月15日,长安汽车今年第100万辆中国品牌乘用车——逸动EV在重庆正式下线,同时长安汽车中国品牌乘用车年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更令长安汽车股份董事长徐留平骄傲的是长安自主品牌的速度。在短短9年时间,长安自主品牌年产销过百万辆,超越合资企业的增长速度。徐留平将之归功于用国际化路线坚持正向研发。“长安汽车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正向研发,已经在中国、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建立起全球研发体系,自主研发实力连续6年居行业第一。长安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至‘十二五’已累计投入490亿元,其中上个五年累计投入160多亿元。”徐留平说。

长安汽车副总裁刘波说:“2020年,长安汽车全球计划年销量达440万辆,其中中国品牌为233万辆,排名有望从全球第15位提升至第12位,自主品牌海外销量将达到40万辆;至2025年,全球销量和中国品牌销量目标则分别上升至600万辆和340万辆,有望冲进世界前十名。”当问及市值管理进展时,长安汽车副总裁王琨表示:“公司组建了一个团队研究如何进行市值管理,其中有两大核心内容,其一是关注收益的持续提升、企业的盈利;其二是将公司的理念(做汽车及盈利等)有效地传递给投资者和合作者,建立高效及时沟通的机制。”

记者:为什么选择逸动EV作为长安自主品牌第100万辆下线车型?

刘波:今天对长安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从2006年推出的奔奔,到今天100万辆下线,确实不容易,也面临了很多挑战。选择逸动EV,结合了新能源和自动化一系列的节能减排等等方向。逸动EV是长安第一款推向市场的自主品牌电动车,显示出518战略中长安新能源汽车的进展。

记者:逸动EV是长安旗下现在唯一一款上市的量产新能源汽车,下一代升级产品何时出现?

刘波:逸动是我们几年前开发的产品,现在正在做升级,预计明年1月份最大续航里程将升至240公里。未来纯电动车续航里程将升级至250公里以上。除了纯电动,还有插电混动,2016年至2017年陆续推出,现在正在紧密锣鼓研究开发中。

记者:2015年,中国的汽车发展呈微增长阶段,长安汽车成为逆势增长的自主品牌。2015年前11个月,长安汽车累计销售汽车253.2万辆,同比增长达8.4%。未来,长安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长势头吗?

刘波:2016市场增速仍放缓,我们预测乘用车将增长10%左右。2016年,长安会尽我们的最大努力继续发展,2016、2017、2018将推出一系列新产品,约15款,这将进一步稳固我们的自主品牌增速第一的地位。

记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最近大家对石墨烯的技术的关注度较高。你们怎么看这一技术?

刘波:石墨烯技术,实际上长安汽车和其他的一些研究单位正在研究,甚至在一些电池上做了实验,现在看有一些效果,但是效果没有宣传的那么明显,还没有达到当时的预期。这个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

刘波:这几年长安在自主品牌,特别是在自主乘用车这块,增长非常快。长安汽车年产销破百万的实现,可以归功于五大因素:全球化研发格局、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强大的体系实力、过硬的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的品牌力。这几年,长安汽车和一些先进企业对标,引入了他们的评价方法和体系,我们与合资品牌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甚至有些产品,比有些合资品牌还要好,长安的一些主力产品,像逸动等一系列的产品评价标准,评价结果是达到合资品牌的中等水平。这就是为什么用户选择长安,通过使用长安的产品,觉得质量品质有了很大提升,通过口碑、宣传,使用户逐渐认识了长安。

王锟:2006年,长安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单车均价约4.6万元,2014约7.6万元,2015达到8万至9万元。第二个数据关品牌检测。从第三方拿到的数据显示,37%的用户从合资品牌转为买长安的产品。在北京这个数据非常有意思,约80%。现在每天约8500人买长安自主品牌轿车。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