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才过,新年临近,恰是各家基金公司年度策略纷纷出台之际。于基金管理团队而言,这一份份或短或长的策略,代表了各家深思熟虑之下的思路汇总、投资取向,至少要指导明年上半年的资产配置,应有值得一读的地方。
今年年末的基金业策略,稍微总结下来,大致有三个特点。即,宏观层面是变字当头;微观方向则大多是不变为先,总体对A股市场谨慎看多。
第一谓之“宏观的变”。即落实到宏观经济和政策层面,各家基金团队多数关注到了年末中央经济的最新表述——供给侧改革,都预期到了来年货币政策可能的变化。相比以往,今年各家对宏观经济的预期和措辞变化很大。
比如交银施罗德基金就认为,国内经济方面,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意味着出清旧产能,培育创新、现代服务业。同时,他们认为,旧产能出清的同时,稳增长仍不可缺席。稳增长与调结构两个主题将在明年继续交织。
进而,在考虑到2020年经济总量和人均较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交银基金预计2016年政府制定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可能在6.5%-7%之间。三驾马车中基建、地产投资或仍为主力。低基数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名义有效汇率升值幅度趋缓使得出口同比增速有所提升,或在5%左右,可能仍然难以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有效支撑。
类似的海富通基金的思路也是重点关注供给侧改革,其预期较之交银更为直接。他们认为,面对经济持续的下行压力,政府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来刺激需求,这些政策在稳定增长方面发挥了作用,但难以扭转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
其预计,2016年将有一系列“供给侧改革”政策出台。若成功实施,生产方面,将改进土地、人力和资本的配置效率,使传统工业规模合理压缩,新兴产业获得上升空间;总体预测GDP增速为6.7%;全年通胀维持较低水平。
与宏观经济的大胆跟进政府表态不同,在市场的微观热点层面,各家基金公司相当“保守”,绝大多数还是认可新兴产业和成长股继续发挥“余热”。即“微观的不变”成为了第二大特点。
比如中欧基金的刘明月认为,明年A股市场整体中长期的发展走势没有改变,“新消费”和“新科技”等方面存在投资机会。其中,调结构受益的相关行业值得关注,各类改革相关的政策也或将带来行业发展机会。
具体来看,医疗大健康、文化娱乐传媒、教育产业、体育产业值等“新消费”概念,以及TMT、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化学新材料、军工装备等“新技术”概念的相关投资标的或存在机会。此外,金融服务中,包括金融创新、信托、创投、保险、资产证券化,以及地产、零售、交运、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也值得投资者关注。总体来看,成长为轴、兼顾地产金融产业链是其选择。
另外,天治基金、交银施罗德、海富通等的策略思路也与之类似,大都继续关注新兴产业,坚信投资方向不变。而对待金融地产则是阶段性关注。
这一方面可能代表着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在经历了过去两年的表现后,在机构投资者群体中“深入人心”。但也不排除,机构群体在大的市场风格抉择上,选择了“抱团”策略,在行情真正出现变数前,保持原有的观点。
其三,最有意思的还是各家机构对于未来行情的判断。这一点,通常对于明年基金业绩的表现最为重要。
从目前看,市场机构大都选择了“慢牛”、阶段性牛市这样的中性词作为标准表述。
比如,中欧基金的“2016年大概率将会呈现慢牛行情(短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调整)”,比如海富通的“2016年A股慢牛可期,下跌风险可控,预计2016年A股仍有超过10%以上的预期收益率。”比如交银施罗德的“2016年A股市场全年或将呈现震荡向上格局”。
但从历史规律来看,一致性的中性预测往往是最难于实现的预测。原因在于,这样的预测诞生,往往是在市场方向不明确时,机构投资者从博弈出发的“保底”策略。这是一个“防御性”的预测,主要作用是避免大的失误。
换言之,机构对于A股市场明年的预测,我们大可以概括为“方向不明”。这个较低的预期看法,对于明年的市场走势或有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