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周的时间里,京沪两地四板市场相继推出“科技创新板”:12月28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也正式推出“科技创新板”,12月22日,记者从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处了解到,其已经正式启动科创板。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在近两年数次政府会议和报告中均有提及,这其中除了A股市场和新三板之外,还包括四板这个基础性证券市场。
12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除了提出要建立战略新兴板,增加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数量之外,会议也特别提到了要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
实际上,今年以来监管层一直以来在做的事情也正是要规范四板市场,让其定位清晰,归属明确。
在监管层一再关注和推动下,今年以来,四板市场也将在未来走上差异化发展的快车道。
四板的监管定调
对于四板市场未来的发展,今年监管层对其的监管定调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2013年12月13日,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下称“49号文”)正式让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升级为全国性交易场所。
然而,针对四板市场却一直没有重磅的监管文件出台。但最近几年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一些发展较快和较好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与新三板功能重叠,在新三板升级为全国性交易场所之后,四板也面临着归位的问题。
今年6月26日证监会发布了《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了四板市场的监管主体。
意见稿中指出,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运营机构将由省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批准设立,并且接受运营机构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监管部门(以下称“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另外,运营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将业务规则和内部管理制度报所在地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
上述的表述意味着,四板的监管将是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为主,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为辅,而监管办法的制定和发布还是由证监会承担。
以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为例,四板的监管确实正在遵照这样的安排,据记者了解,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由中国证监会和北京证监局进行宏观指导、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负责日常监管。
“明确监管主体十分重要,以前证监会并没有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监管权限,也没有相应的监管办法,更多还是地方政府自行监管,然而地方政府有时候也是出资方,又当爹又当妈的方式在很多地方让监管形同虚设。”一位华中地区从事四板业务的私募机构人士说。
监管定调也就意味着定位逐渐清晰,在新三年这两年迅猛发展的压迫下,一些与新三板有功能性重叠的四板交易所也在重新寻找差异化发展之道。
科创板破局
巧合的是,很多四板市场想出了一个共同的差异化竞争办法,这便是推出科技创新板或是类似于科创板的板块。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常务副总经理成九雁表示,北京四板市场开始筹划在现有的市场板块体系之外,设置一个相对独立的科创板,在企业遴选标准、信息披露标准、产品服务体系等方面创新,促进科技企业规范治理、便于科技企业多元融资。
至于科创板的标准,成九雁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但主要考量两个核心指标:一是拿到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相当于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在技术水平方面对企业进行了筛选;二是具备市场发展潜力,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有自己的专家评审委员会,由他们审核评定。”
根据成九雁预计,未来3-5年,北京四板市场将吸引300-600家优质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创板挂牌,并帮助一部分优质企业进一步转板到更高层次资本市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除了京沪两地即将开板的科创板以外,其他主要的几个地方性四板市场也同样在做类似的尝试。
以天津股权交易中心为例,其推出了B板,而B板被称之为特色产业板,天交所打算在B板内也推一些行业集群的板块,如类金融板(内部也称为C板),该板主要面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小贷、担保等金融企业。此外,B板还包含了3月底天交所推出的众创板,众创板是面向新能源、新材料、TMT、智能穿戴的创业者。
除了推出科创板之外,记者了解到,四板市场还有其他的差异化竞争手段。四板的债券市场也正是其中亮点之一。
“四板市场近几年备案发行私募债的规模已达到几百亿元,现在已经经历了一轮发债周期,但这其中并没有一单违规。”成九雁告诉记者。
这几百亿中,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备案发行的私募债券超过30亿元,共有24只私募债券备案。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已经备案发行和在审的发债主体中还包含了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和1家创业板上市公司。
成九雁则告诉记者,这些企业并不是不能在新三板或者沪深交易所发债,而是在北京四板市场发债规则比较灵活,发债流程也比较便捷。
(记者微信:tyronelove)(编辑 简俊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