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总感觉,在公共空间的很多方面,美国人都承袭到了佛教的精髓。比如站在这两面竖着的钢板墙之间,我脑子里就浮现了八个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是新泽西的一处港口、自由州立公园北边的延伸段,对岸就是曼哈顿下城天际线的一部分,是那段最让人悲伤的部分,9·11的纪念“归零地”。
文/图 叶慧珏
不过今天主要不是来谈禅学的。
眼前是由几百块钢板组成的竖墙,间隔不足五米面对面竖立着。这两面竖着的钢板墙上深深浅浅刻满了字。透过墙之间的空间,对面看到的就是纽约曼哈顿天际线的一部分——是的,是那一段最让人悲伤的部分,9·11的纪念“归零地”(Ground Zero)。
这个时候你就能刹那间明白为什么这个地方有这样两堵光秃秃的墙。如果你抬头一直向上看去,想象着这两堵墙无限延伸,就是和对岸在9·11中倒下的双子塔遥相呼应。
这里是新泽西的一处港口,是自由州立公园(Liberty State Park)北边的延伸段,过了哈德逊河对岸就是曼哈顿的下城。而沿着河岸往南走,就可以进入一整片人烟稀少但设施完备的步道,这里有渡轮入口,通向自由女神所在的自由岛(Liberty Island)。
9·11期间,一河之隔的新泽西出动了大量消防员参与了救援,死伤无数,事发当时正在这个位置的人们,亲眼目睹了悲剧的发生全过程,所以这里成为纪念地也是水到渠成。
是的,纪念地就是可以设计得寓教于乐。因为没有通常意义上封闭的纪念空间那么教条,反而和周围设施联系在一起,这里通常是纽约和新泽西人家庭出行野餐的首选地之一。
从逼仄到开阔独具匠心
这两堵墙组成的纪念地,被称为“空天”(Empty Sky Memorial)。和对岸9·11归零地的大型纪念不同的是,这里给人的感觉是小巧玲珑又不失大气,并且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如果驱车或者骑自行车,那么可以很快顺着GPS从新泽西的新港附近来到略往南边的这片区域。如果是坐车,那么就需要做新泽西特有的地上快轨到Liberty State Park附近的一站,然后步行15分钟左右来到这片港口。
不是熟人认识的话,一般游客会很容易错过这片风景。
一直沿着一条宽阔的大道就可以来到空天纪念地的门口。这里和一般的公园看起来也没有太大区别,入口处是一大片树荫,往里面走则可以看到高高耸立的纪念墙。
有意思的是,纪念墙本身的雕塑感虽然很强,但并没有让人觉得过于肃穆和压抑,估计这得归功于为空间通透感所做的巧妙安排:
用不锈钢材质的好处在于,除了可以在上面刻字以外,不锈钢表面可以部分反射阳光,而两面不锈钢墙则可以不断反射,为二者之间狭窄的空间提供充足的光源。即便是在阴雨天气,这个狭小空间也不会让人觉得特别难受。
而之所以设计成两堵墙当中夹在一个小空间,除了在形式上和对岸消失的双子塔呼应之外,在地点角度的设计上也很有匠心:人们走过这两堵墙,看到上面刻着的死难者的名字,慢慢走出来后,一片大型的空地在等待着你,眼前豁然开朗,而这片空地的前方,则是港口最美丽的风景——咫尺之外,是如今已经复苏得更加繁荣的曼哈顿金融区。
逼仄和开阔,一紧一松,有重点也有陪衬,使得这块纪念地总体上让人亲近。
两堵墙就帮助设计出了这样一条参观路线,简简单单地,让人从另一个角度看曼哈顿的同时,也被引导从另一个角度看十四年前的这场灾难。
多功能联动活化废旧地区
不过,再怎么设计,如果这里只有纪念地而没有任何其他的公共空间功能规划,也是绝对不可能成为家庭聚会的场所。
真正的润物细无声,得让人卸下“被教育”的心防,充分享受自然空间的美好。
纪念地所在的地方,早先是新泽西的交通要道,州里最重要的中央火车站就坐落在此。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区域功能逐渐被弱化,火车站几乎处于废弃状态,连带着周围这么一大片空地也渐渐荒芜起来。
而纪念地的设计却带动了这片地区,从暮气沉沉的破败场景中解放出来,从交通枢纽功能区,变成一个更加休闲娱乐的家庭聚会区域。
大片草地和纪念地本身,并不能达成这一点,这里需要更多的符合这一目的的功能地点——西北边的科技馆、一路向南延伸的自行车道,面朝哈德逊河坐着可以晒太阳的无数长椅以及通向自由岛去看自由女神像的轮渡口。
这些功能点的每一个,都足以吸引人到来至少一次。
经常看到休息天、太阳大好的某个下午,一家人开着车过来,后备箱装着满满的野餐食物和器具,在草地上铺块花布,小孩子拿着风筝满地跑,大人们则晒着太阳闲谈,年轻的生力军们则会穿戴齐整地绕着整个自由州立公园骑行或跑步。
有意思的是,这里的人们大部分也是在纽约工作、在新泽西安家的“跨省”通勤族。他们习惯了大都市的纷扰,却更愿意在周末回到更加慢节奏的家庭生活中。看着对岸熙熙攘攘的繁荣景象,享受着眼前的河风阵阵与和煦阳光,岂不乐哉?(编辑 马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