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9%,这是自1990年以来GDP增速首次破7,为25年来新低。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三位业内专家,请他们评价2015年经济状况,并对未来走势作出预测。邀请的学者专家为: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麦吉尔大学金融学兼职教授刘锋。
摸底下降原因
《21世纪》:2015年GDP增速6.9%,25年来首次破7,你觉得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李迅雷:下降原因有几方面。一是投资和出口增速下降;二从经济结构转型来说,主体还是制造业,制造业的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增加,经济转型必然带来经济增速下行;三从人口角度考虑,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城市化进程导致流动人口的减少。
徐高: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投资需求比较萎缩,这背后是实体经济融资难,包括地方政府的一些投资主体投资意愿不强,导致投资增长乏力,带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创下了25年来的新低。
刘锋:作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和进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21世纪》:除了GDP,国家统计局还发布了一系列数据,有些数据远远低于预期,比如全国房地产开发仅增加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2.9%,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7%,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李迅雷:房地产的库存明显增加,再加上投资的成本增长,导致了房地产行业的下行。净出口总额的下降跟全球形势有关,全球普遍都在下降。
徐高:去年全球经济增长不强,除了美国之外都比较弱,反映到我们国家就是外需比较低迷,但这不是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国内的房地产投资下滑比较明显,从2013年开始,房地产的政策就比较紧,去年虽然有所放松,但是效果不佳。整个房地产的库存,包括在建面积都比较大,使得地产开发商投资意愿不足;除此之外,2014年到2015年上半年,地产开发商资金面紧张,融资有限制,这两个原因导致地产投资下行。
刘锋: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7%,不光是中国的原因,世界经济都不好。投资这一块,我们很多地方都投资过度,比如房地产、钢铁。现在房地产还有一个去库存的问题。
转型阵痛?
《21世纪》:经济结构的转型也同样引人注意,根据数据,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0.5%,而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4%,这两点说明了什么?
李迅雷:转型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当收入到达一定水平,服务消费产业自然就发展起来。
徐高:在GDP增长接近7%的背后,我们要看到第二产业的增速已经下滑到6%左右了,实体经济的下滑程度比GDP的下滑程度更严重。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服务行业始终保持稳定增长,但如果第二产业不能保持稳定,服务行业也不能独善其身,如果大规模失业,就没有人去消费了。
刘锋:中国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4%,美国的GDP消费占比也不过就是70%左右。比重增加这么多,主要是因为投资和进出口下降太多,而消费增长并没有那么大,且物质消费的比重太大,服务消费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1世纪》:除上述几点,你觉得还有什么数据值得关注?你对2016年的经济形势作何预期?
李迅雷:中国三十五年以来第一次出现流动人口的减少,这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的结束,中国的未来经济会一直下行。过去中国经济增长靠城镇化推动,其实就是农业人口变为城镇人口,这对中国经济的好处是增加了消费额,降低了劳动成本。而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投资的成本增加,消费额减少。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又减少了485万,连续第四年减少。我预测今年经济继续下行,其中一季度下行幅度更大。去年经济增长主要靠金融来拉动,今年的金融比较差。政府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投资,然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去除库存。
徐高:12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状况比上个月差,这背后可能反映的是资本流出对国内资金面形成收紧,加大了国内经济增长的压力。这个资本流出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所以需要稳定汇率来稳定经济增长。今年我们的GDP增长预期是6.8%,但是稳定政策要进一步加码,如果没有政策,2016年GDP很难实现6.5%以上的增速。
刘锋: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增长8.9%,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19281元,增长9.7%。这说明人民的收入增长没有超过贬值速度,实际购买力在下降,贫富差距仍在加大。我认为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依然会下行,这个时候就需要宽松的政策,来刺激投资增长,带动实体经济的增速复苏,这样今年的经济增长才能保持稳定。
(编辑:李新江,邮箱:7151311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