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发布后,A股下午开盘后强劲拉升,沪综指收涨3.22%创2016年最大涨幅,升93.9点报3007.74点,截至下午16点30分,人民币兑美元较前一日微弱升值。虽然年度经济增速数据创下25年来新低,但市场没有惊慌。
6.9%,是意料之中的数据。但从不同角度看,会得出迥异之果。
放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年度时间轴来看,其可谓吓人——创25年来新低。这意味着增速拐点真的到来了,要为经济继续下滑做准备。
而放眼全球,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增速依然在全球第一梯队,不仅远超发达经济体,也超过大多数发展经济体。
基于对中国经济增速下行、需求减弱的担忧,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一度大幅波动,尽管如此,中国进口的大多数大宗商品数量并未明显减少,只因价格下跌,进口价值减少。如中国原油进口量2015年12月达3319万吨,但布伦特石油价格一路跌到30美元以下。
因各种低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发布,汇市也出现大幅“超调”现象,暴跌暴涨,现仍难言稳态。
而且,目前形成多个市场风险联动交错的局面。实体经济数据不好会引起股市大跌,进而影响汇市,人民币贬值又反向影响国内民众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实体经济和汇市、大宗商品及股市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风险联动正成为当下常态。且单边预期一旦形成,就会形成暴跌暴涨局面,不利于稳定。
但起到稳定器作用的是实体经济。只要实体经济之锚稳健,其他市场只要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大幅波动并非常态。
实体经济如此重要,对于2015年经济答卷,需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内部结构。
虽然官方对增速数据的解读特别强调消费对增长的贡献达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但存量结构中,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动力。消费增速根本上取决于居民收入增势,经济增速下滑,居民收入的高增长如不能维持,最终消费增长会受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则是决定中国经济增速的“秤砣”,其触底之时,方可判断这轮“增速换挡”到达底部,而今仍然未到,这是普遍预期2016年经济增速继续下行的原因。
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跌到10%,与2011年高达25.8%相比,已下挫过半。
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板块包括: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2015年累计同比增速分别是:8.1%、17.29%和1%。可以看出,房地产投资增长已十分微弱,逆周期政策调控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一枝独秀,但继续维持高增长并不容易。
更关键的是,制造业形势难言乐观,虽然2015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46个月为负,严重影响工业投资积极性。
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尾大不掉的问题之一便是投资占比过大,消费动力不足。导致外需疲软的形势下,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今稳增长却不得不继续依靠投资。
鉴此,投资不能走老路,不能继续扩张无效供给,导致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需精准发力形成有效投资。但判断投资是否有效的决定权在市场而不在政府。
2016年,无论是增加有效供给,还是去除过剩产能都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平衡,发挥政府调控作用,让市场自动出清,如何拿捏两者界限并不容易。
但中国经济要找到增长新动力,必须跨过这一步。庆幸的是,和许多发达经济体相比,无论是政府负债率,还是水坝高筑的存准率,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仍有空间,稳中求进,防范风险,2016年中国经济的表现不会太差。
(编辑 卜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