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政协委员聚焦快递安全监管 业界呼吁莫“一人得病众人吃药”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主任郭焦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2016年能源互联网的初步建设工作最重要的是推广理念,具体而言就是规范标准、技术创新和构建能源互联网市场体系三个方面。

本报记者 高江虹 北京报道

快递发展问题日益牵动高层关注。日前,在全国政协召开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多名政协委员围绕快递热点问题建言献策。记者从与会人士处了解到,当天座谈会讨论氛围热烈,其中快递安全问题是众多委员关注的焦点。

毕竟去年发生数起快递渠道的安全事件,国家15部门联合印发《全国集中开展危爆物品寄递物流清理整顿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希望加强快递渠道的安全管控。

然而,逾200亿个快递包裹都要实现100%收寄验视,简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国华坦言“大批量(收寄验视)不现实”,对整个快递企业的发展也会形成阻碍。

顺丰速运集团总裁王卫认为对快件的“100%管控”,会让行业变成“因一种类型的病人,却让所有快递企业都要“吃药”,势必会影响快递行业发展。他建议区分安全事故高发的快递品类,在后台系统进行管控,对不同品类采取不同的管控方式。

快递安全成焦点

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06亿件,居世界第一位。业务收入2760亿元,比五年前分别增长了7.8倍和3.8倍。

我国快递行业迅猛的发展态势、寄递渠道的四通八达让更多人享受到互联网经济带来好处的同时,这一渠道的高效便捷也逐渐受到不法分子的青睐,利用寄递网络传递违禁品、贩卖枪支弹药和毒品等违法犯罪活动也明显增多。

由于不法分子在交寄邮件快件时不使用真实的姓名等身份信息,造成事实上的“人货分离”,给事后查缉和侦查带来了不利影响,助长了不法分子利用寄递渠道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嚣张气焰,影响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在这个大背景下,去年11月,中央综治办、国家邮政局等15部门要求在寄递渠道全面落实实名收寄措施。

事实上,作为行业“生命线”的安全问题,也是《快递条例》制定讨论中众多政协委员和专家关注的焦点之一。该如何兼顾安全与效率,让国家规定与现实状况进行对接?

“快递安全是一个突出问题。有关部门已经作出决定,要实行收寄验视、实名收寄和X光检查三个手段,为提高企业用户落实行为、针对性和精确度,建议在条例中细化一下收寄环节的义务规范。”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表示,“很多生产企业的商品没什么问题,生产奶粉、饼干,都是封装好的,运作又是封闭管理的,但也要百分之百开箱验收。”

业界盼聪明的安全管控

显然,快递企业正在集体遭遇这种“开箱现实”。

记者从多家快递公司了解到,安全检视正在成为各司眼下头疼的共同问题,虽然实名收寄、X光检查这点通过增加设备和人员可以实现,但是问题是,对X光检测仪器的使用培训,短期时间内很难实现,全国众多快递公司大量的转运中心、分拨网点,所需要新增的人员和设备数量可谓天量,后续费用不菲。投入巨额资金尚在其次,100%收寄验视在数以亿计的终端是很难实现的。

中国邮政集团总经理李国华大倒苦水,表示在窗口散寄交接的快递品该公司做到了100%开箱,该公司将此规定抓了四五年,并配以重罚才能实现100%的窗口收寄验视,一旦发现没有开箱验收的,该公司对违规员工一律开除。

李国华认为窗口单个的100%验视率的实现已经很难,再大批量的(验视)不现实,他认为由于安全的主要责任在快递公司,让现在很多快递企业压力很大,这恐怕也会妨碍整个快递公司的成长。

顺丰速运总裁王卫也有同样的担忧。他认为对快件的“100%管控”,会让行业企业变成“一种类型的病人”,所有快递企业都要“吃药”,势必会影响发展。

他建议安全的管控可以更聪明些。“我们首先要以数据来分析哪一类的快递物品最容易有问题。危险的是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快递。希望国家层面对这一类快递能有专门的后台系统管控。让快递企业和电商企业获得良好发展,也可以让法律执行简化落地。”王卫表示,顺丰愿意把这套后台管控系统分享出来。

针对众多政商各界对现有安全管控政策的争论,公安部副部长孟庆丰回应道,目前从客观条件上讲, (收寄验视、实名收寄和X光检查)三个百分之百实现还有个过程。“但如果没有一个硬性规定,它的风险将无限扩大。快递不讲安全是没有生命力的!”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也表示,“不重视发展不行,但是不重视安全也不行,没有刹车就刹不住,最后会毁了这个行业。关键怎么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到什么程度。”

(编辑:张伟贤,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zhangwx@21jingji.com)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