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6年以来,“波动”逐渐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关键词,原油、黄金、债券、外汇、股票等投资标的价格纷纷出现大幅波动。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波动”似乎并未阻挡人民币魅力四射。日前,俄罗斯第二大银行俄罗斯外贸银行(VTB)就表示,鉴于人民币需求“如此之大”,该行正考虑扩展人民币业务。专家指出,国际市场波动本质上反映了世界经济复苏仍旧艰难,尽管人民币自身在这一大背景下也有震荡,但其长期吸引力正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
震荡中凸显真实价值
美联储加息态度转向暧昧、日本日经平均指数跌至16个月最低水平、德意志银行次级债券持有成本大增……在全球华人欢度农历猴年春节之际,国际市场却接二连三地迎来“冲击波”。
不过,与空头将在春节期间“突袭”人民币的传言相反,外围市场的大幅震荡反而让很多交易者再次看到了人民币的真实价值。数据显示,离岸人民币连续多个交易日呈上涨态势,2月8日—2月12日共计上涨704个基点。
“从大环境来看,尽管2015年很多市场指标都屡创新高,但事实上世界经济的恢复情况并不理想,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霾,甚至呈现出不少金融危机前的特征。可以说,近期外围市场的大幅波动就是对这一现实的总体反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焕波在分析近期国际金融形势时告诉本报记者。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处于一个比较复杂的状态,有些国家有一定复苏,但大部分国家复苏得并不是特别好,甚至有些国家还面临较大困难,因此各国出于自身考虑出台了不同的政策。这就导致全球投资者的心理状态很不稳定,市场资金的流动漫无目的,从而使得市场波动加大。
未来升值预期稳定
那么,国际市场波动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民币呢?专家指出,前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起落即是国际金融环境影响的一个生动写照,而如果从长期、宏观的角度来看,人民币作为国际上重要的储备和结算货币,其优势不仅不会因这种波动改变,反而可能更加凸显。
“一方面,中国经济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仍会保持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海外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产品及其衍生品正在迅速丰富,投资渠道也将不断完善。因此,尽管短期外围市场波动确实会对人民币形成一定的贬值压力,但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依然明显,中长期升值预期稳定。”张焕波分析。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的观点与张焕波类似。他认为,人民币加入SD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其他国际经济活动中以人民币为标价货币和交易货币的空间大为提高;同时,以人民币标价的国际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开始加快,境内中资机构在海外发行人民币证券(如债券、股票和其他证券)的可行程度大大增加。
对于“波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也指出,相比其他国家货币,人民币汇率过去若干年的波动性几乎是全球最小的,这给国内国际市场造成人民币就应该特别稳的不切实际的预期。现在人民币汇率稍微动一下,就容易引发外界关于溢出效应的强烈反应。在周小川看来,过分渲染中国的溢出效应,确有不公平之处。
看趋势不宜过急
从宏观来看,人民币的舞台确实越来越大。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12月人民币稳居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宝座,在全球支付总量中占2.31%,市场份额较2015年11月的2.28%与10月份的1.92%继续提高。
而在微观上,人民币也正在成为一些国家打造金融中心的重要着力点。例如,卢森堡已从欧元区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的中心成长为推进全球人民币投资的领先金融中心,其点心债发行量傲视欧洲。与此同时,阿联酋和卡塔尔等国也在很短时间内就跻身使用人民币支付最积极的国家之列。
“从日元、马克等货币的经验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从向世界提供商品转变为世界提供货币,人民币也将发展为多极货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并非是要取代美元。所以,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不宜求之过急、期望过高,既要客观分析其优势,也要理性看待其自身和内外环境的波动。”张焕波说。
多位专家指出,人民币魅力与日俱增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中国经济相对较好的表现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随着创业创新、新型城镇化、制造业升级、全面深化改革等潜能的释放,人民币有望在中国新经济的支持下拥有更强的“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