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0日,证监会肖钢去职的消息被证实:中国中央决定任命免去肖钢的证监会党委书记、证监会主席职务,取而代之的是原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刘士余,关于肖钢卸任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地。
1月16日,肖钢刚在2016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中,作了题为《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主题报告。这篇报告,如今也可看作是肖钢的“辞职报告”了。
在这篇报告中,肖钢把2015年的股市描述为“异常波动”,指出这次一场波动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不成熟,不成熟的交易者、不完备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不适应的监管制度等,充分暴露了证监会监管有漏洞、监管不适应、监管不得力等问题,必须深刻汲取教训。
再往前的1月7日晚间,证监会宣布暂停熔断机制,那仅仅是这项打算用来让市场“冷静”的制度正式实施的第四天。1月4日和1月7日,A股四度触发熔断,市场反而更加恐慌。
2015年的股灾后,经过2016年开年的熔断动荡,肖钢再一次成为众矢之的,彼时,让“肖钢下台”的呼声不在少数。伴随暂停熔断一起来的,还有肖钢提出辞职的传闻;在肖钢万字长文的报告发布当天,外媒又发出肖钢辞职的消息。
这并不是有关肖钢职位变动的第一次传闻了,此前的传闻甚至看起来更加真实:股灾期间,有人杜撰出一个叫“尤良凯”(谐音“有luCk”)的人物代替肖钢;后来,还传出了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要接替他的消息,后来都被证伪。
抛开这些虚虚实实不谈,肖钢上任已经1000多天,这1000多天里,中国资本市场跌宕起伏,我们看到了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熔断机制等创新措施;见证着创业板的快速成长、新三板的逐渐火爆。同时,也目睹着注册制一步步即将变成现实。尤其在过去的一年内,A股经历了疯狂的牛市以及随后的悲惨股灾。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机构的最高领导,回顾肖钢做的那些可能或者已经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的事情,并透过这些事实,或许才能真正来评价他。
从银行“少壮”到证券“迟暮”
2013年3月17日,肖钢上任证监会主席。自第一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的一句比喻之后,证监会主席这个职位,一直被市场称为“坐在火山口上”。
肖钢此前央行和中国银行(601988,买入)的出色履历,让他上任证监会主席之位得以顺理成章。
公开信息显示,肖钢于1981年开始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不久即担任时任行长吕培俭的秘书。后来,他又先后任职计划统计司、政策研究室等部门,直至成为主管金融监管的央行副行长、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36岁时,在人生的第三个本命年肖钢就成为了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内最年轻的正局级干部。
2003年,年仅45岁的肖钢临危受命,告别工作22年的央行,到中国银行担任董事长一职。2004年,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中国银行作为首家试点银行,掀起了银行业整体改制的浪潮,肖钢正是这一银行改革的直接推动者。
外界对其的评价是:“行事稳健,不乏改革创新之举,其思想开放之程度、断事之魄力非比寻常。”
不过,在肖钢上任次日,股市用低开低走迎接他:沪指下跌1.68%,收于2240.02点。有媒体分析称,市场的不乐观源于信息的不明朗。与前任郭树清活跃在学术界和媒体圈不同,资本市场对肖钢这位中国银行原董事长的行事风格知之甚少,更难窥见其对资本市场的基本态度。“他处事极为稳健,不会轻易表态。”肖钢的一位老友这样评价他。
从中行到证监会,面对着面幻莫测的市场、停摆近半年的IPO 以及亿万股民的期望,肖钢延续了其一贯的低调。不过,媒体却在其上任四个月后的一次公开讲话中发现,本是外界眼中“少壮派”肖钢却从一头乌发变成了两鬓斑白,此后,他便一直以花白发示人。当时有股民曾作了一首打油诗,称“A股跌不休,肖主席白了头。惹不起公司、管不了机构,愁、愁、愁!”
上任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肖钢上任后,外界也试图通过其之前的履历来揣摩他可能的风格,一篇肖钢于2012年年底发表在《中国日报》上的文章就是其一。肖钢在这篇文章里讨论了“影子银行”的问题。他表示,银行业的财富管理(以理财产品为主)蕴含较大风险,尤其是“资金池”运作的产品,银行采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产品的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他还表示,为防止中国金融市场的系统性或区域风险,必须更多地关注影子银行,并加强对影子银行活动的监管。
这一言论当时引发了市场的争论。不过,在肖钢上台后,这被当成这位新“大管家”偏向保守、注重风险和监管的一个证据。这种风格也在他上任不久后就得到进一步证实和强化。
首先是发生在2013年5月的万福生科(300268,买入)案。
2013年5月10日,在肖钢上任不到两个月后,万福生科因涉嫌财务造假被证监会查处,其保荐机构平安证券、中磊会计师事务所、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也受到处罚。其中,平安证券不仅被暂停3个月的保荐资格,还被没收万福生科发行上市项目的业务收入2555万元,并处以2倍的罚款,这也是自证监会2004年保荐制度出台以来最严厉的罚单。同时,平安证券垫付3亿元设立投资者专项补偿基金,这也是开创了保荐机构为造假垫付理赔的先河。
随后,证监会掀起一系列核查风暴,又先后通报了隆基股份(601012,买入)、勤上光电(002638,买入)、华塑股份、青鸟华光、海联讯(300277,买入)、承德大路、西藏天路(600326,买入)、宏磊股份(002647,买入)8家涉嫌违规的上市公司。同时还对民生证券、南京证券近期有关保荐项目被立案稽查。
在一系列核查后,肖钢提出了有关证券市场监管的理论观点。
2013年8月1日,肖钢于《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这篇近4000字的文章,被认为是肖钢对于资本市场监管思路比较的阐述,而其中对于“从审核审批向监管执法转型”的重要论述,更是为当前资本市场的监管思路明确定位。当时新华网的一篇文章指出:“这意味着,经历郭树清时代的创新风暴后,资本市场将进入“宽进严管”、加强监管执法的肖钢时刻。”
在这篇文章发表半个月后,就发生了著名的案例就是当年的“光大乌龙指事件”。在这个事件中,肖钢重视风险管控的风格愈发明显。
2013年8月16日,担任证监会主席仅5个多月的肖钢,遭遇“光大乌龙指事件”:光大证券(601788,买入)自营部门发生交易系统错误,8月16日当天在进行ETF套利时下单234亿元。最终成交72.7亿元,大量买单瞬间推升沪指5.96%,造成当天A股和股指期货市场大幅波动。
事发13天后,肖钢于2013年8月29日上午,主持召开了一场针对光大证券“乌龙”事件后续处置及加强监管的讨论会议,国务院相关负责人、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各单位和相关负责人参加。据媒体报道,在这次会上,国务院相关负责人要求证监会从光大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打一仗进一步”,并举一反三,控制市场风险底线。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被认为可以控制市场风险的熔断机制正式“露面”。
此后,肖钢监管作风一直延续下来。根据证监会发布的信息,2014年,中国证监会共对55家机构、416名个人作出了行政处罚,罚没款金额共计4.68亿元,依法对81名被执行人实施了催告程序,其中13人以公告方式催告,依法申请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等有关法院对47名当事人强制执行,共收缴当年及往年罚没款7.04亿元。
2015年中,我们见证了证监会对于操纵暴风科技(300431,买入)、全通教育(300359,买入)、特力A(000025,买入)等公司股价的处罚,也见证了股灾后包括中信证券(600030,买入)等券商机构高层、上市公司高管以及私募大佬在内的相关违规人士的落马。
而根据证监会发布会的最新数据,2015年,证监会就移交处罚审理案件273件,对767个机构和个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行政处罚事先告知,同比增长超过100%,涉及罚没款金额54亿余元,超过此前十年罚没款总和的1.5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1月16日的万字报告中,肖钢对股灾做了反思,并在报告中99次提及“监管”。
各项改革推进以及无法挽回的股市失控
2013年3月底,证监会宣布建立定期新闻发布制度,规定每周五召开例行发布会在新闻发布会中,诸如首次公开募股(IPO)财务专项检查、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券商创新政策延续、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证券公司非现场开户等一系列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均得到了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积极答复和回应。
2013年9月6日,国债期货时隔18年重启。这是自1995年暂停国债期货交易之后,经过18年的徘徊与等待,国债期货将再次回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大舞台。专家认为,重新上市国债期货适应了当前金融改革深化的需求,市场环境比较成熟,监管机构和机制完善,制度比较健全,可有效防范市场风险。
2013年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这意味着历经数年、被业内誉为中国版纳斯达克的新三板试点,终于迎来迈向全国的一天。
2013年12月30日,暂停一年半之久的IPO恢复。包括苏州纽威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广东全通教育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我武生物(300357,买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楚天科技(300358,买入)股份有限公司获得首次公开发行(IPO)的发行批文。按照最新的IPO有关规定,公司拿到批文之后,可以在一年之内择机发行。
2014年5月16日,公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两个办法均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在发行条件方面,办法放宽了对创业板IPO企业的财务指标,改变了原来营业收入或净利润持续增长的要求,允许收入在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只需要有一年盈利记录即可上市,更为符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点,显著扩大市场覆盖面。
2014年8月25日,8月25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做市转让方式正式实行,首批43家挂牌公司采取做市转让方式,新三板市场长期以来交易清淡的现象得到改善。
2014年11月17日,在经过7个月的筹备之后,沪港通正式开通。从那天起,A股市场投资者可以通过上证所投资在港交所上市的标的公司,更多外资也可以通过港交所直接参与A股市场部分标的的投资。这也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步伐更进一步。
2015年2月9日,上证50ETF期权正式上市,A股市场迎来期权时代,这也被认为是A股首个做空机制。
2015年2月13日,注册制改革方案完成初稿并上报国务院,证监会在推进研究推进注册制的各项准备工作。
2015年4月16日,经证监会批准,上证50与中证500两只股指期货新品种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
2015年6月12日,证监会公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取消了不适应发展的限制性规定,提升了两融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随后7月1日,证监会又发布新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不再强制规定130%的线,券商自主决定强制平仓线。
2015年7月3日,证监会发言人表示,根据证券和期货交易所市场监察异动报告,证监会决定组织稽查执法力量对涉嫌市场操纵,特别是跨市场操纵的违法违规线索进行专项核查。对于符合立案标准的将立即立案稽查,严肃依法打击,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查办。
2015那年7月4日,国务院决定暂停新股发行,而已经申购的十家公司,则全部接到通知,在7月6日资金解冻后将申购款全部退还。 随后11月6日,IPO重启。
2016年1月4日,A股正式实施熔断机制,根据熔断机制规定,沪深300指数触发5%熔断阈值暂停交易15分钟,尾盘阶段(自14:45始)触发5%或全天任何时候触发7%暂停交易至收市。随后1月7日,熔断机制暂停。
这些政策的实施,伴随着资本市场在2014年10月开始的一轮疯狂牛市,这波牛市在2015年年中达到顶点,随后便是极其断崖式的下跌,以及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的惨烈股灾。应该说,如果没有牛市的发生,肖钢或许还能走得更远。
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4月17日,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牛市的兴奋中时,肖钢在人民日报发表《稳步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一文,在股市连续上涨之时,向股民喊话提醒投资风险。这篇文章还有一段关于风险防控的重要表述:
把握好市场运行效率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金融衍生品具有“双刃剑”的特性,要始终坚持把防范风险放在首要位置,将监管规则嵌入产品设计,强化以“看得见、说得清、管得住”为核心的市场风险监测监控能力建设。
然而在这篇文章发布后两个月,A股便迎来了6月份的暴跌,随后证监会的政策再也无力调节市场负面情绪,最终演变为了震惊中国资本市场的股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