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房地产去库存重在释放潜能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贾壮 2016-02-23 08:00:4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房价过高和库存过多都不是全局性问题,解决问题要因地施策,留下弹性空间

据媒体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30个城市出台政策,通过公积金新政、降低税费、鼓励农民进城购房等手段,主动推进房地产去库存。此举不仅关乎亿万群众的安居梦想,更关涉房地产市场稳定、经济健康运行,自然引起广泛关注。

对安居的重视和渴求,既是中国人的现实需求,也是文化传统。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住房制度改革开始,中国的房地产走过了近20年的市场化道路,市场的力量得以充分体现。一方面,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及其带动效应,为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另一方面,群众的住房需求通过市场得到充分满足,住房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与此同时,市场的发展也带来了种种问题,最为突出的是部分超大城市房价过高、一些地区房地产库存过多。这是目前各地出台各项政策的背景。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库存”,为改革指明方向、注入信心。衡量房地产库存的过剩与否,关键要看潜在的购买群体。对城市户籍人口来说,目前的房地产库存可能的确有些多,但是,如果算上工作和生活在城市的两亿多非户籍人口,目前的房地产库存并不算多。可以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是结构性的,而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和产业重组,则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所在,需要各地因地制宜。

户籍制度改革,是释放“去库存”潜能的关键之一。一方面是城市里房地产库存积压,一方面是大量进城农民工住房条件较差,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成为打通供需衔接的桥梁。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解决了户籍问题,农业转移人口容易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者长期租房的预期,把“隐藏”的需求释放出来。

化解房地产库存,也是继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过程。市场的功效虽大,却不是解决住房问题的万能药。健全的住房制度需要有完善的保障体系,现有的房地产库存可以为增强保障水平提供支持。目前,已经有不少地方利用棚户区改造,通过货币化安置、政府回购商品房等政策措施化解房地产库存。比如,甘肃省今年计划建设的4.6万套保障房中,有3.3万套准备从存量商品房中回购;山西、广西、安徽等省区已将货币化安置作为棚改的重要渠道,等等。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时代的逐渐远去,整个行业面临着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作为房地产库存的卖方,房地产企业自然不应作壁上观,过时的营销策略应及时调整,偏高的市场定价需适当降低。就整个行业来说,需加快兼并重组的力度,抛弃零敲碎打的“野蛮生长”,迎来产业集中后的“精耕细作”。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也要为行业整合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房价过高和库存过多都不是全局性问题,解决问题要因地施策,留下弹性空间。比如,此前出台的降低购房首付、契税和营业税的政策,就把北上广深等地排除在外。同理,化解库存既没有万能药,也没有速效药,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出的经验,才最有效。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