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应确保核电满发、多发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作为替代化石能源等重要选择,我国核电建设已迎来新一轮高峰,2015年全年我国共核准8台机组。然而,在如火如荼的开工盛况背后,建成投产的机组却被要求参与深度调峰,弃核现象也时有发生。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核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437小时,降幅达5.6%,相当于少发125亿度电,有的核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已低至5000小时。

在此背景下,本届两会期间,中广核董事长贺禹、中核集团董事长王寿君、国家电投董事长王炳华及中国核动力研究院院长罗琦等全国政协委员联合提交了《确保核电按基荷运行,推动实现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案,建议更好地发挥核电在推动实现我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应有作用,从政策上明确核电按基本负荷方式运行,确保核电满发、多发。

弃核现象显现

清洁能源逐渐替代化石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改革的共识。

去年11月,国家能源局召开全国“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座谈会,明确“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优化产业布局,合理调控煤炭、火电、炼油产能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推进重点地区煤炭减量替代,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弃风、弃光现象已日趋严重,近年来又出现了弃核的苗头。贺禹表示:“核电已经出现不能按基荷运行的情况,一些建成投产的机组被要求参与深度调峰,甚至长时间停机备用。”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核电机组主要有两种运行方式:一种是法国电网核电比例高,缺乏调峰电源,存在调峰困难,核电机组参与电网的日负荷调节;二是法国以外的国家,核电机组在电网中均保持带基荷的运行方式。核电在各国电网调度排序均位居前列。

贺禹认为,从核电技术、安全、经济、环保和产业特点看,核电机组不应参加调峰,频繁地进行负荷调整。

“从技术和安全角度讲,频繁参与负荷调节将增加机组控制难度,加大人因失误风险。控制棒在堆芯内移动会引起反应堆功率分布的改变,进而导致堆芯局部区域温度升高,如果控制不好,会影响燃料元件可靠性。另一方面,这将影响设备的可靠性,导致非计划性停机停堆概率增加。”贺禹指出。

不过,基荷运行可以提高燃料利用效率。“核电的换料周期相对固定,一般都是连续运行12个月或18个月换一次料。在这个周期中,无论机组满发、降功率运行或停机备用,到期后都要求更换核燃料。在运行过程中频繁降升功率会导致燃料燃耗不充分而产生弃料。同时,弃料的增加,也增加了后端乏燃料处理的难度和成本。”贺禹介绍称。

此外,基荷运行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据计算,1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每年可以替代标煤240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585万吨。核电多发电也意味着化石能源的温室气体相应地减少。

“消失”的环境成本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新增电力装机12974万千瓦,其中火电6400万千瓦,同比增长33.6%。贺禹分析称,目前我国的电价形成机制中缺乏环境成本因素,煤炭的环境外部成本没有内化,清洁能源环保价值未得到体现。

此前,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研究院与能源基金会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在煤炭开采、运输及使用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及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三个环节的外部成本分别为每吨68元、52元、85元,但这些环境外部成本并没有充分体现在当前的煤炭价格中。而清洁能源的环保价值也未纳入价格,这导致价格信号的失真和价格机制的扭曲,不利于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发展。

“在这种价格刺激下,我国煤电行业继续快速扩张,而核电、风电、光伏等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发电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从而出现了弃风、弃光和弃核现象,能源结构转型面临逆向替代的可能。”贺禹表示,能源供给侧改革必须考虑环境成本在内,解决清洁能源上网难的问题,鼓励多发、满发。

据了解,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其对低碳电力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除给予核电基荷能源地位外,英国还出台了四项支持低碳电力改革的措施:建立基于差价合约的长期合同制度,为低碳电力投资者提供一个清晰、稳定的盈利回报等。

贺禹表示,英国这些措施都值得我国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动能源革命中借鉴和学习。“落实绿色节能调度机制和优先发电权制度,充分利用低碳清洁能源。在我国后续电力市场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到核电等低碳清洁能源对环境的贡献,优先规划、优先调度、优先发电,通过促进低碳清洁能源电力的发展来推动能源革命。”

此外,贺禹还强调,应尽快建立碳定价机制和碳排放性能标准,还原煤炭利用的真实成本,建立公平的电价形成机制,建立包含碳定价在内的电价价格市场形成机制,改善电力发展环境,促进能源和电力供给侧改革。另外,应该加快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相关排放标准的建立,全面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

(编辑:陈时俊,邮箱:chensj@21jingji.com)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