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万钢:四方面入手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科技部部长万钢昨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科技部要继续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谈及具体方案,万钢表示,首先将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为引导来构建我国的先发优势,培育持续创新能力;其次,要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创新创业服务网络;再次,建设现代化的产业技术体系;最后则是要继续深化改革,提升创新能力。

万钢指出,“十二五”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具体表现在基础研究捷报频传,杰出人才、重大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形成新的产能、新的动能;战略高技术更加贴近民生,进入市场;区域创新更加活跃,形成了创新创业的生态;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深入推进。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强调,“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万钢直言,要达到这一目标,应清醒地看到现存的诸多短板:重点产业的转型不够快,原创能力较弱,一些创新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理念、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万钢同样着重谈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他强调,这不仅仅是中央财政投入,还是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的投入。据其介绍,2015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达14000亿元,其中企业支出超过77%,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可以反映企业已经牵头一些重大项目,企业投入的增加也反映了政策的落实情况。”万钢指出,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都在引导促进企业更加关注前端研发,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开展研发,以满足市场更新更高的需求。

此外,企业投入的增加也推动区域创新。据万钢介绍,目前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46个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区域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去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反映了研发投入效益的提高。

“由于企业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政府资金就可以更多转移到基础前沿、社会公益以及航空航天、深潜等这些重点领域上,为国家长远的创新能力建设作出贡献。”万钢表示。

谈及军民融合时,万钢坦言,当前,军民融合确实存在协调不够、连通不够的问题。未来科技部会在高技术领域统筹布局、共同谋划,并加强相互参与力度。同时,也将从科研设施的互通互用来促进军民融合。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未来的人才培养要围绕军民融合展开。

“科学的探索实际上没有军用、民用之分,而是用在什么地方,怎么样使它更好地发挥效率,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事。”万钢表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