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外媒瞩目中国两会:“十三五”引领中国梦向前迈进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宙洁 2016-03-15 08:58:4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3月1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降下帷幕。

在真知灼见的碰撞中,两会释放着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底气,也引发海外舆论对东方智慧的瞩目。锐意改革转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稳中求进的中国正受到越来越多“洋眼球”的关注。

中国经济转型关键年 财政或发挥更大作用

BBC说,相较于往年,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在GDP增速目标、财政赤字以及刺激经济、培育市场方面的表述出现了一些细微而重要的变化,这些词正在成为“热词”。美联社指出,代表委员专注于新发展计划,这是将中国转型为中等收入国家,由内需促进持续增长,而非依赖投资、贸易和重工业的关键的一步。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今后5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预期目标为6.5%以上,增速预期目标首次由具体“点目标”转变为“区间目标”。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不少海外舆论认为,财政政策将发挥更大作用。

彭博经济学家欧乐鹰和陈世渊认为,政府将今年GDP增长目标设在6.5%至7%的区间,低于2015年的7%。根据官方数据以及BI Economics对于潜在增长率的预估判断,这一目标具有挑战性但是可以实现的。两位经济学家认为,财政政策将在支持增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对于更多利用财政政策稳增长,市场已达成共识,多个部委官员此前也多次表示今年的财政赤字率将明显提升。财政支持将主要用于基建和社保支出,以及给服务业减税降费。

“十三五”供给侧改革备受期待

今年是“十三五”的起始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十三五”发展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成为今年两会上熟悉的场景。

欧洲时报指出,欧洲媒体对于中国两会议程及相关议题表示了特别关切,认为“十三五”将让“中国梦”向前大迈一步。他们普遍认为,今年中国两会将揭开中国新的五年规划的序幕,为中国未来发展定调。其中,德新社报道,未来中国将不再是世界的“工作台”和“流水线”,经济的增长将更多地倚重创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加强国内市场的消费。

报道还援引俄罗斯独立报的观点称,“十三五”规划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大一步。报道称,中国政府对未来发展已有了清晰的蓝图,到2020年之前中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届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意大利的24小时太阳报则发文认为,中国的产业升级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由创新带动的经济发展更是成了主要动力。而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减速期,各行业发展将呈现出不规则形态,但总体将呈现适度增长趋势。

作为“十三五”的发展战略重点,供给侧改革成为外界热议的话题。

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认为,比起景气刺激计划,中国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改革,来保证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增速放缓之后仍然不偏离轨道。这些改革虽然是痛苦而长期的,但却是比单纯打开印钞机更具有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法。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认为,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去产能(减少无效供给),也不是增加总供给能力,而在于提高有效供给,一方面“补短板”,一方面通过改革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中国当前宏观经济调整趋势要求供给侧改革。

纽约时报则说,供给侧改革,正如里根经济学那样,将包括降低赋税、减少政府施加给投资者的负担。然而,其主要目标似乎是关闭或逐步减少生产远远高于市场需求的煤炭、钢铁、水泥等工业产品的矿山和工厂,严格控制导致产能过剩的信贷和补贴。一些经济学家说,供给侧改革的说法至少是向那些痛苦的措施迈出的一步,这些措施会引导经济健康增长。

在上个月二十国集团(G20)财长会议举行后,结构性改革、刺激需求等正在成为全球治理的核心议题。BBC说,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也逐渐步入实施阶段,怎么压缩国内过剩产能、怎么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如何稳定资本市场的不安情绪?都已成为全球性话题。无论对于东道主中国还是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今年9月的G20峰会都将备受关注。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