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网站讯 3.15晚会“火”了一批企业,其中,无照经营、环境恶劣的黑外卖作坊将曾经风光一时的“饿了吗”订餐平台推上了风口浪尖。3月16日,饿了么CEO张旭豪发内部邮件表示:“在食品安全管理上,饿了么确实存在失职之处。我和管理层也应对此承担责任。”
被合作的第三方坑,“饿了吗”并非第一家。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企业风险管理团队的调查显示,有62%的被调研企业出现过由于第三方合作方管控不力而导致的重大风险事件。
不仅如此,通过对沪深300和港交所百余家企业的财报分析,并针对近百家企业的CEO/CFO/COO进行了《商业生态圈治理调查》,德勤分析了商业生态圈时代营商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调查显示,现今近八成企业的外部费用(包括外包、中介和咨询等)超过内部费用,企业内部与外界的连接更加频繁,同时企业对合作伙伴的依赖程度也呈上升趋势,逾半数受访企业更表示企业对合作伙伴倾向“高度依赖”和“非常依赖”。近五成受访企业认为,由于合作方行为导致的声誉受损和服务中断是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风险,在过去的2年至3年内,已有逾6成企业发生过类风险事件。
德勤中国企业风险管理业务主管合伙人赵善强在《新常态下商业生态圈治理调查报告》的发布会上介绍称,在新常态下,商业关系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变。企业竞争与合作范围无限扩大。“无疆界”的竞争时代已经来临。企业要在新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不能再独善其身,而是要撬动自身所在商业生态圈的价值。这就要求企业要以“共生”的态度、“变革”的行动面对机遇和挑战。
而要营造良性的商业生态圈,仅仅依靠企业的努力并不够,政府又要如何定位?赵善强对金融界网站表示,对政府来说,如何鼓励新经济产生新动能或许是政府最需要做的,对新生事物的监管要既能维持健康的生态圈,同时又不阻碍新动能的发展并且政府的监管要追的上新事物的发展。
赵善强最后补充称,“企业若能跳出传统的‘供---产---销’价值链条,引入跨界的生态伙伴,一方面通过创新和价值挖掘以提升企业价值,另一方面生态圈的立体也会增加与其他生态圈重叠的概率,让企业在竞争中有更多的机会突围而出,甚至能够迅速超越原来的市场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