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宏伟的身份有好几个。一个是企业家。比如,他是世界四大图片社之一——法国希帕图片社的最大股东。一个是摄影作品收藏家。2011年,“原作100:美国收藏家靳宏伟收藏20世纪西方摄影大师作品展”(巡展)举办以后,靳宏伟西方摄影大师照片原作收藏的规模公之于众,300件左右的收藏已经奠定了他在中国摄影收藏圈的地位;另一个,是去年才有的,希帕画廊的老板。
以摄影展开的当代艺术画廊
如今,希帕画廊正式启幕正好一年,靳宏伟在这一年里效率极高。虽然市场冷清,希帕画廊却连续举办了五个展览,还积极参与到各大艺博会之中。
靳宏伟最初的想法很简单,一方面需要一个类似仓库的地方,一方面考虑到自己开画廊既可以推介一些中国年轻的摄影家,又可以引进一些经典作品,比如把国外的新锐摄影引进来。
在2011年举办完国内巡展之后,以西方摄影大师为收藏主体的靳宏伟,便开始将他的收藏触角伸向中国当代观念摄影。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靳宏伟仅中国当代摄影的收藏已经超过300件,内容涵盖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五十多位重要的当代艺术家摄影作品。但希帕画廊开业一年,在摄影方面的进展比较缓慢。因为观念摄影是一个十分小众的门类,对一个画廊而言,想要开拓或深耕这个市场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主要提供一个脉络,每年推出一到两位年轻艺术家,艺术家可以由大家推荐。但事实上,可选的人并不多,观念摄影的创作主体本身也很小众。” 靳宏伟说。
因此,希帕画廊没有将经营限定在摄影的范围内,而是相继举办了“血性与狂想:孔宁油画作品展”“表吾意·状物形:摄影大师哈里·卡拉汉原作展”“未来季:袁顺个展”等画展。
希帕画廊没有碰上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好时候,在市场冷清甚至算得上萧条的2015年,不少画廊关门倒闭。当然它还算幸运,有一个实力相对雄厚的画廊主。“去年的市场确实不好,但我们最大的好处是,一开始没有考虑短期盈利,所以赚钱没那么急切。”靳宏伟坦言, “我当时想的就是有一个比较长的过渡期,但最终开画廊还是要盈利的,我觉得这个时期快则三年,慢则五年。”
依照西方摄影史的收藏
作为收藏家的靳宏伟,个人收藏的部分从来不卖,“最多也就是给人家借个展,参个展。卖的话会让我的整个收藏体系断裂。”靳宏伟的收藏体系十分明确,西方大师的摄影作品仍然是他的收藏主线。
“收藏中国当代的观念摄影只有三个年头,去年收藏的比较多,但以西方大师为主的收藏体系不会变。因为西方大师的名单比较稳定。”
发现和挖掘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收藏而言,如果你买艺术史上确定的艺术大师都没有问题。但如果收藏年轻人作品的话,十个人里面能看准一个就不错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当然是首当其冲的考虑,另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则是持续性。“很多人很难坚持。”
靳宏伟主要的收藏名单完全是依照西方摄影史而来。从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到罗伯特·梅普尔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从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到南·格尔丁(Nan Goldin),乃至到莎莉·曼(Sally Mann)。除了涵盖20世纪西方摄影传统中最重要大师作品外,还包括众多当代艺术家的摄影作品,靳宏伟的收藏基本上可视为20世纪西方摄影史的缩影。
靳宏伟曾是摄影师,出国前曾在《上海画报》做摄影编辑。上世纪80年代末到美国顶尖艺术院校——马里兰艺术学院学习摄影,成为该院163年建校史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该校第一位华人摄影硕士。
所以摄影史或者大师名单,对于科班出身的他来说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喜欢而买,这确实是藏家绝大多时候的出发点,但有的(我)不喜欢也买。因为是按照西方摄影史来买的,所以有时候我不喜欢但在艺术家个人脉络上非常重要的作品,也得买。有一两张不喜欢的,但是喜欢的能达到八九十张。比如莎莉·曼,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哈利·卡拉翰的,都是我比较重要的收藏,比如辛迪·舍曼的作品,我有几十张。但她有的作品实在太贵了,买不起。”
最好的照片已经“死掉”
一方面,靳宏伟感慨辛迪·舍曼三四百万美元的摄影作品价格太高,另一方面,很多人也都认为观念摄影是个既小众又不值钱的领域。靳宏伟也承认,严格意义上讲,国内的当代观念摄影收藏市场基本上不存在,但他做好了长期奋战的准备。
美国摄影收藏市场的建立也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1905年,阿尔佛雷德·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1864-1946)和摄影家爱德华·史泰钦(Edward Steichen)在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291号创立了“摄影——分离”(Photo-Secession)运动后,成立了291画廊,美国市场上开始出现了一股强调“画意摄影不是艺术的陪衬”的风气。
但摄影收藏的真正兴起却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梅普尔索普、辛迪·舍曼、查克·克鲁斯等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摄影艺术家出现,成为市场兴起的第一指标。与此同时,美国各个州的美术馆开始成立摄影部,这是美国摄影史甚至艺术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转变。美术馆摄影部每年有预算、有计划地收藏摄影作品,很快带动整个市场对摄影作品的关注和买入,如今摄影已经成为西方大众入门级的艺术品收藏。
对于创作群体较小的摄影来说,按理应该是一个很好入门的收藏门类,但靳宏伟认为,中国的美术馆没有观念摄影的相关部门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缺失。美术馆的缺位让观念摄影收藏市场没有导向和目标。但他也认为,“不仅是中国,全球认真收藏摄影,将其当作金矿开采的也就只有五十人。”
对热爱摄影收藏的靳宏伟而言,遗憾的不仅是辛迪·舍曼的高价,还有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美术馆收藏。“真正大摄影艺术家的摄影作品只有几个版,收藏家都不拿出来拍,真正好的照片拿出来会非常非常贵,现在我们看到的三四百万美金的辛迪·舍曼的都不算最好的,最好的照片已经‘死掉’了,在美术馆里。比如曼雷的,比如莫霍利纳吉的,这种照片都没有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