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传递出一个非常明确的政策倾向,即当下财政政策被认为更加重要。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参加有关G20的讨论会时提到了这一观点,在这前后,包括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以及多个市场人士均在博鳌提出了类似观点。
周小川的说法是,在G20普遍有一种声音,即货币政策重要,但也不能过度依赖货币政策,还是要发挥好财政政策的作用,同时,财政政策在近期发挥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稍早召开的上海G20会议上,周小川就提示各国货币当局,全球都有一种过分依赖货币政策的倾向。
中央汇金副董事长李剑阁在博鳌论坛上透露,其他国家央行行长也开始讨论这个问题。李剑阁认为,从中国现实讲,中国现在已经意识到仅仅依靠货币政策不行,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
而财政政策通常被认为更适合用来推进结构性改革。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25日在博鳌回答上证报记者提问时也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是新旧产业的权衡,旧产业退出,新产业进来,货币政策可能能做的相对有限,财政政策更有空间。
“因为货币政策很难达到结构型的目的,同时货币政策空间与以前相比非常有限,一方面利率比较低,另一方面人民币面对贬值的压力。”黄益平说,财政政策空间相对大一些,中央政府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不到20%,全世界最低,把所有或有债务加总占GDP的比重是50%。
更重要的是,黄益平认为财政政策可以做很多结构性的工作,比如支持旧产业退出、僵尸企业退出,支持新产业形成,包括帮助安置僵尸企业人员就业、支持创新、克服短板等。
春华资本董事长胡祖六很赞同现在中国宏观政策组合的决定。他说全球来看目前都是增长乏力,复苏不尽如人意,但各国主要是依靠货币政策,非常片面,应该更加主动运用财政政策,这对全球很适用,对中国尤其适用。因为中国一方面短期经济面临明显下行压力,一方面还有一些需求要提升,所以财政政策是一个可用的工具,从中长期落实“十三五”发展各项指标,也需要财政政策扮演更加扩张性、更加积极的政策态势。
事实上,财政政策已有了一些积极的姿态。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回答上证报记者有关财政应如何发挥更大作用以及如何与发改委相协调的问题时说,宏观政策要保持协调性,赤字率提高到3%,就是增加了财政的投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
胡祖六认为,财政赤字从GDP的2.3%提到3%还是比较轻微的一个增加,并不会严重影响中国的财政状况。因为从全球来看,中国财政状况还是非常健康,特别是中央财政状况3%并不是一个很高的赤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