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区域内的金融生态从2011年起经历一个艰难的震荡盘整过程,主要是企业担保链出问题,银行业不良资产大幅度上升,浙江省率先体验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但用当地银行业人士的话说,最先受到冲击的区域也将是最先走出危机的区域。
面对矛盾尖锐的浙江金融和复杂的经济形势,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三去”任务都十分艰巨。当地政府以深化抓区域金融改革,以拆解、善后与防范等多个角度的方式去度过危机时期,且受后发区域所借鉴。
去杠杆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大任务之一。
浙江金融也是中国经济的一面镜子,以去杠杆的浙江解法切入,从而从另外一个角度呈现浙江的危机拆解方式,也许有全国性的样本意义。
“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把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行业和企业淘汰掉。”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冯建龙直言,这在一部分银行看来,是风险传导和暴露的过程,但在农行看来反而是机会,“这是一次彻底有效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为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提供了时机。”
供给侧改革:银行信贷资产“大换血”
银行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重要一环,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冯建龙近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浙江经济的变化,银行最先察觉到。根据冯的分析,浙江经济在全国率先转型回升,不再只是纺织、服装、皮革、五金、家电等传统产业,一批先进机械设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医药等新兴制造业和物流、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已逐渐唱主角。
“我们对浙江经济的观点就是来源于农行经营实践。”冯建龙表示,从浙江农行近三年数据看,全行先进机械设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医药等新兴制造业新增贷款301亿元,占制造业贷款增量的64%;物流、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新增贷款341亿元,占法人贷款增量的41%。
冯建龙介绍,近三年来,农行浙江省分行一方面做减法,主动退出和清收“两高一剩”行业、低小散企业和“僵尸”企业贷款630亿元。
另一方面做加法,新增贷款1550亿元。两者叠加起来,相当于新增2180亿元的优质资产,占到全行信贷规模的26.7%,主要投向物流、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兴制造业,优化了资产。
冯建龙表示,结构性改革为银行消化不良资产赢得空间和时间。
这几年,农行浙江省分行拨备前利润保持在全国农行体系的前列,贷款利息收入对全行的贡献度一直保持在70%以上,近三年来共消化300多亿元的不良贷款。
浙江省金融机构如何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地监管人士称,一是支持扩大有效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根据浙江省“五水共治”、“四换三名”、创新驱动发展、特色小镇建设等战略性举措,通过银团贷款、PPP模式、投资基金等形式,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建设的资金支持。
同时支持房地产去库存,具体是通过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积极推动个人住房贷款、公积金贷款证券化试点,满足居民购买首套普通住房和改善性住房的信贷需求。
去杠杆产融新布局
2002至2007年,浙江经济高速发展,资本回报率较高,浙江工业企业进行新一轮加杠杆(见图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年均上升1个百分点;2005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最高达61.5%,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后,浙江经济也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实体经济进入去杠杆时代,区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年均约下降0.4个百分点。
2015年以来,去杠杆力度进一步加大,至2015年10月末浙江企业负债率降至58.2%,接近2004年平均水平。
这个中国的民营大省,国有企业的整体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2003至2013年期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4.7个百分点。
其中,浙江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年均为53.8%,比全省国有企业年均60.5%和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年均59.1%要低,说明浙江规上工业企业的负债主要在民营工业企业;而浙江国有商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年均71.6%,要高于全省和全国国有企业平均水平,说明今后浙江国有企业去杠杆的任务主要是国有商业企业。
从细分行业看,浙江主要行业结构性去杠杆现象明显。
自2008年以来,区域内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加速去杠杆,截至目前分别下降12.3和8.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年均47.9%和52.7%。
而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去杠杆不明显,8年内只下降了1.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每年保持在60%以上。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去杠杆化速度和资产负债率水平则居两类之间。
(编辑:李伊琳,邮箱:liyil@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