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中国希望更多国家削减钢铁产能

欧洲时间4月18日,由比利时政府邀请方与经合组织(OECD)钢铁委员会成员共同参加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和结构调整高级别研讨会在布鲁塞尔举行。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并在会上阐述中方立场。

虽然中国不是OECD成员,但作为钢铁生产、消费、原材料进口和贸易大国,中国政府仍本着对全球经济和钢铁产业健康发展负责任的态度和开放包容、积极合作的心态,参加了本次讨论,愿意与各产钢经济体及钢铁消费、贸易和原材料生产经济体共同研究当前的问题,并探讨解决的途径。

中方认为,钢铁是工业的粮食,是经济发展的粮食,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吃粮食的一方“得病了”,“胃口不好了”,显得粮食过剩了。各方要深入研判形势,客观分析因果,增信释疑,要认清全球需求萎缩和经济下行是目前钢铁和其他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相关经济体共性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需要共同努力,以努力来实现互利共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致力于积极扩大钢铁产品的国内需求。中国钢铁产能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不仅没有任何补贴性质的政策刺激钢铁出口,而且对部分品种的钢铁产品加征了出口关税,同时还进口大量钢铁产品,为全球钢铁产品提供了广阔市场。未来中国经济仍将持续健康发展,钢铁需求还有很大潜力。中方呼吁,全球相关经济体应从供给侧和需求侧持续发力、综合施策,解决当前钢铁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政府在化解自身钢铁产能过剩问题上,态度坚定,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行动务实,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受到了广泛肯定和高度赞赏。在全球范围上,希望更多经济体采取符合自身情况和发展阶段的积极措施,共同为处理全球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做出贡献。我们希望其他有关经济体也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措施化解各自钢铁过剩产能,为全球钢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钢铁产品国际贸易本质上讲是市场行为,基于产业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源于进口经济体的需求,有助于推动各经济体经济增长和人民福祉的提高。不应该只看到进口增加给产钢经济体部分钢铁企业造成的冲击和压力,还应当看到国际贸易给进口经济体带来的利益,做到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钢铁产品贸易问题。将钢铁产业的困难归咎于国际贸易并频繁采取贸易保护措施限制进口是不正确的,动辄批评钢铁产业竞争力强的经济体采取了补贴措施,更是不应该。中方主张维护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秩序,审慎、克制、规范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倡导通过对话、协商与合作化解摩擦。越是困难时期,就越应当避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中方愿与各方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分享应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经验和做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