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情绪逐渐回归理性,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在短期波动后正在向基本面回归。外汇局21日公布的一系列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跨境资金仍呈现流出态势,但流出压力逐步缓解。
外汇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昨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国相对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未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总体态势也将保持基本稳定。虽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跨境资本双向流动将会更加活跃,但仍将保持在一个可预期、可控的范围内。
系列数据证实资金流出压力趋缓
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付款总体均呈现逆差。按美元计价,一季度结售汇逆差1248亿美元,银行涉外收付款逆差1123亿美元。
但是细析月度数据可以发现,上述的逆差正在逐步收窄,显示跨境资金流出压力较年初明显缓解。从银行代客结售汇数据看,1月份逆差694亿美元,2月份逆差收窄至350亿美元,3月份逆差进一步减至336亿美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1月份逆差558亿美元,2、3月份逆差分别收窄至305亿和261亿美元。
与之相呼应的,则是企业购汇意愿减弱,偿债节奏有所放慢。一季度,衡量购汇动机的售汇率,也就是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80%。其中,1月份为90%,2、3月份均为74%,显示客户购汇意愿减弱。
随之而来的还有“藏汇于民”进程更加平稳。2016年一季度,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59%,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结汇率为59%,较2月份回升3个百分点,说明今年以来企业、个人保留外汇收入的意愿总体较为平稳。
在王春英看来,近期的变化说明,市场情绪逐渐回归理性,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在短期波动后正在向基本面回归,也朝着更加平稳的方向发展。
展望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外有美联储加息预期,内有经济下行压力。可以说,未来影响跨境资金流动的因素仍充满不确定性。
但是,王春英预计,未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总体态势也将保持基本稳定。
“影响跨境资金流动的因素很多,既有中长期的,也有短期的,中长期因素是根本,也是比较稳定的,决定了一定时期内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整体态势。”王春英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前景依然良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达到6.5%以上,在世界范围内仍属于较高水平,而且将在经济体量较大的情况下实现,这有利于吸引外资尤其是长期资本持续流入。同时,我国货物贸易以及经常账户还会保持一定规模的顺差,外汇储备依然充裕。这些因素在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中都会发挥稳定器的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境内主体同时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的需求也会上升,跨境资本双向流动将会更加活跃。“但这通常要经历一个逐步适应和完善的过程,相关的资本流动仍将保持在一个可预期、可控的范围内。”王春英指出。
三举措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
近两年,从美联储退出QE到启动加息,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一直是市场关心的问题。
王春英强调,美联储加息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但我们要客观看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历次美联储加息周期对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对新兴市场跨境资金流动影响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历史经验表明,良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是抵御外部冲击的根本保障。
而且,当前我国既定的经济金融政策完全可以逐步适应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正常化。
王春英解释,一是保持国内经济金融稳定运行。继续通过深化改革来释放政策红利,保持市场对经济发展前景的期待,提高市场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及时有效处理有关风险事件。二是继续协调推进相关改革。稳妥、有序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构建跨境融资和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防范相关风险;推进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增加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三是继续加强外汇业务的真实性、合规性审核要求,依法打击非法骗汇、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活动,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外汇管理的有效性,维护良性的市场秩序。同时,进一步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不断完善相关应对预案,做到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