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粮食产量十二连增 国家粮食局详解去库存难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周慧 2016-04-27 08:36:0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粮食库存达到历史高峰,如何应对“粮满为患”的局面?在4月26日的发布会上,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承诺,要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粮,多项措施防止发生农民“卖粮难”。

他重点谈到了玉米临时收储制度改革的问题,强调多元主体的市场化收购将会是今后玉米收储的一种常态。

化解玉米收储难题

2004年以来,我们国家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十二连增”,粮食的收购量、库存量也随之攀升。

其中,玉米的情况尤为严重。今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会同中央农办、财政部、农业部、粮食局等部门召开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新闻通气会。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在会上表示,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和保障农民合理收益的要求,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定额补贴的新机制。

这一调整导致种植玉米的一些农民出现了减收。

“玉米不可能挣钱。”山东济宁市农民老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他流转了90亩地,主要种玉米和小麦。去年玉米价格下跌,大幅减收,开始对今年的粮食价格改革格外敏感起来。

老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眼看玉米价格继续下跌,今年他要“实验”种10亩地瓜和其它作物,减少玉米种植面积。据了解,武汉汉南区的一些玉米种植户也开始种其它蔬菜类作物。

据2015年9月18日有关部门公布的玉米临储价格,东北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从2014年的1.12元/斤降到1元。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曾公开表示,东三省和内蒙古的玉米种植户,将因此减收200亿元。

4月26日,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解读今年粮食领域的热点问题,重点回应了粮食如何“去库存”以及怎样避免农民“卖粮难”,特别是玉米临储收购的问题。

“这是个大事,不是几家几户,也不是几斤几两的事情。”任正晓在谈及玉米价格时称,玉米临储收购制度改革重大而紧迫,国家粮食局一直在积极参与配合推进这项改革,目前有关部门在认真的测算和研究,有关部门会适时的发布。

今年的玉米收购,会不会出现“卖粮难”?任正晓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针对性举措,首先是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粮;其次是国有粮食企业要带头入市收粮。

再次是加快玉米的加工转化。要组织动员鼓励广大饲料企业、玉米加工转化企业、食品加工企业都要加快玉米的加工转化。最后,要优化市场环境,从严打击压级压价、“打白条”的坑农行为。

解决“卖粮难”

到4月底,2015年度秋粮收购期结束。很快就到5月下旬,夏粮收购即要全面展开。再过5个来月,秋粮又要登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有“鱼米之乡”之称的荆州市获悉,当地粮食库存达到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卖粮难”问题,在中部农业大省河南、湖北不断显现,局地排队卖粮呈常态化。

如何去库存,在当下极为迫切。任正晓表示,合理消化粮食库存是做好整个粮食收储工作的“牛鼻子”。今年粮食收储矛盾空前突出,仓容紧缺的压力前所未有。

他介绍,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比往年提早一个多月发布,夏粮收购工作会议,也比往年提早了一个多月召开,当前各级政府都在做好夏粮收购准备工作。

关于去库存的具体措施,任正晓提出多方面措施,首先是抓紧销粮腾库。其次,要加快建仓进度。同时,还要利用社会仓容,以及做好预控应急的准备,做好夏粮收储的攻坚战的准备。

任正晓同时也强调,眼前粮食的高库存不是常态,不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如果一旦出现粮食生产减产,经济复苏好转,还有国际粮食供求趋紧的情况,粮食库存就有可能迅速下降,我国的粮食形势也不能说高枕无忧。

据了解,针对收储问题,4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还发布了食仓储设施项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粮食主产区应重点安排在政策性收储任务重(政府储备、托市收购、临时收储等)、仓容不足矛盾突出的地区,重点支持承担政策性收储任务的粮食流通企业,仓型包括标准化储备仓和收纳仓两种。

(编辑:陈洁,如有建议意见请联系zhouhui@21jingji.com,chenjie@21jingji.com)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