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来了
金融业由于客户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使其无法凭票抵扣,国际上甚至认为金融业不存在真正推行增值税又能完善抵扣税款的办法。因此,大部分国家对金融业只有少量业务交税,对金融业征收增值税,是一道世界难题,且缺乏先例。中国营改增政策,对金融行业进行系统梳理,给出了一套普遍征税的方案。
本报记者 周潇枭 北京报道
自打3月底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办法下发,作为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老李,越发忙碌起来。
今天去广州某大型房企培训,明天去武汉建筑业解读营改增,酒店业客户不时电话咨询业务进展,银行客户调适系统过程中也不时出现问题。
“建筑业和不动产业,照顾政策很多;同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同样适用11%的增值税税率,电信业当时并没有什么过渡政策。金融业的政策还有很多不明朗的地方,其中资管业务可能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他笑称,“政策不够明朗,我们可做的工作就多了。”
最复杂的一次税改
老李近几年业务,主要跟营改增相关。
2012年,上海率先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改增试点。到2014年6月1日,营改增已经覆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业,还包括研发技术、文化创意等部分现代服务业。
按照此前规划,营改增应该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即2015年就应收官。但从2014年6月份之后,2015年一整年,虽不时传出营改增要扩围的消息,但并没有实际动作。
剩下的建筑业、不动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这四大行业业务模式差异很大,其中建筑、不动产和金融业,对地方收入贡献大,增值税制度设计上也存在难度。
同时,营改增会带来减税效应,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成为地方普遍现象,一些省份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财政收入形势也没有给税改提供良机。
“我们跟税务部门沟通了很多次,像房地产业,土地成本能否扣除,决策层尚未有定论。房地产业中形态多样,分为商业和住宅项目,既对公司也对个人,当前房地产市场并不好,政策制定上考虑的东西比较多。”老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建筑业如果将税率从3%,提高到11%,上游抵扣很成问题,一些业态税负可能会极大增加。而金融业关键在于没有可以借鉴的案例,怎么计算增值额,改起来很麻烦。
彼时改革虽未推出,四大行业相关的测算和调研从来没有停止过。老李就帮助不少银行、房地产客户,进行过模拟测算。“具体政策没有出台,只能按照不同扣除标准和可能的方式来测算税负变化。”
因为改革难度大,甚至有业内人士对今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表示怀疑。
3月23日,财政部和国税总局下发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通知,共包含四个执行文件,分别是试点实施办法、有关事项的规定、过渡政策规定、跨境零税率和免税政策规定。四个文件将近100页,共计3.8万字。其中,仅过渡政策就有28页内容。
老李表示,四个行业政策一起推出,匹配大量过渡政策,很多营业税下的安排得以延续。
财税部门方案起草者直言,营改增这次方案设计,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一次。要保证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制度上要做很多特殊安排,出台很多临时性措施。四大行业业态复杂,行业特色鲜明,需要有不同的考虑。
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最近几天,老李陆续接到好几家国际酒店集团客户的电话,咨询后续怎么做的问题。
4月中旬,凯悦、洲际、万豪、希尔顿、喜达屋、香格里拉等国际酒店集团纷纷调整客房价格构成,在酒店房费及服务费的基础上,再额外加收6%的增值税,以适应增值税税收政策调整。
“国际酒店联合起来涨价,可以理解为是市场行为,五星级酒店客房一晚上1000多,即便增加6%的税负,顶多增加负担100多块钱。”老李直言,酒店涨价的时机不对。
但是,官方反应很快。财政部、国税总局第一时间回应,随即地方财税部门,联合物价局、旅游局联合约谈知名酒店集团,国家旅游局随后也出来发声,表示酒店行业在营改增中税负总体下降,以营改增之名涨价实属不该。地方物价局甚至表示,部分酒店集团借营改增提价,涉嫌违反价格诚信、价格欺诈、串通涨价等违法违规行为,要求加强整改。
老李指导这些酒店会计账目,很清楚营改增后酒店业税负变化,结论是税负不会增加。增值税为价外税,不计入企业销售额和成本中,营改增后,企业营业收入和成本都会减少。国际酒店在原价基础上,再加一道增值税后,营业收入相比以前不会减少,同时成本下降,结果就是利润增加。
营改增作为今年政府力推的一项重大税制改革,各级政府都在积极落实,确保所有行业实现税负只减不增的政策目标。
各级政府均成立了以政府首脑挂帅的“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财税部门,还有四大行业的主管部门。其中,税务部门进入了“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
数据显示,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涉及纳税人1100万户左右,比前期试点的590多万户增加近一倍;四大行业实现的营业税规模超过1.9万亿,是原试点企业的4倍多。
原本由地税征管的营业税,转为增值税,转交国税部门。全国平均来看,国税部门户管量大幅增加,在原户管量基础上增加了30%-40%。
原营业税纳税人此前并未接触过增值税专用开票系统,这些都需要有针对性的培训。据北京国税局副局长郑怀远介绍,登记信息确认、税种登记、一般纳税人登记、税控器具发行、票种核定、发票发放、网上申报确认、“一证通”发行、税库银协议签署——纳税人完成营改增全流程的转换需要半个小时。
税改具体政策也要加大解释力度。各地税务局都开展了分行业对纳税人的视频培训,或者现场交流会,也通过公众媒体加大了政策宣传力度。
企业财务管理全方位改造
仅靠税务局的培训还远远不够,企业内部培训、诸多执行细节问题,还仰赖像老李这样的会计师和税务师。
4月中旬,在北京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营改增培训会上,聚集了该公司各方面业务人员,市场营销部门、财务部门、行政部门等济济一堂,都想了解营改增对手头工作究竟会有什么影响。
老李在现场表示,各业务部门都要围绕营改增进行转换。增值税计税原理是销项税减进项税,采购部门采购物资、业务部门在选择合作对象时,要尽量与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合作,尽量获取进项发票。销售部门在价格谈判、合同签署过程中,要注意增值税报价不同于营业税上。房地产以前常见的一些营销模式,买房子送家电等活动,部分还可以继续,但在财务管理上,一定要把账做平,进项发票一定要获取充分,否则企业税负会上升;如果财务管理上难以实现,可以选择尽量少送东西,改为直接对房价打折。
基本情况介绍完后,现场放开提问,各种具体细节问题接踵而来,甚至有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提问,例如给员工租房的成本能否抵扣。
企业各项成本开支,哪些能作为进项抵扣,哪些不能抵扣,实施办法都有详细的规定,但有些规定不够清晰。
营改增对部分营销模式冲击较大,此前电信业试点时就曾出现。电信业原本常见的“充话费送手机”营销模式,更多地被手机打折模式替代。此轮扩围的四大行业中,也颇多此类营销手段,如酒店业中送各种食物礼品,金融机构对购买理财产品客户附赠小物件,房地产商的买房送电视机促销等。
增值税下,为了完善税制或堵塞税收漏洞,无偿转让货物所有权,增值税条例规定将视同有偿销售。“视同销售”业务中,其销售额有一套确定办法。如果经办法确定的销售额较高,企业税负可能上升,业内人士建议,这类营销模式最好取消。
老李对财务部门尤其强调,营业税下,针对某个业务,可以去找地税局争取优惠政策;但增值税管控要严格得多,虚开增值税发票是触犯刑法的,惩罚措施比较重,财务管理上一定要规范,否则容易埋下各种税务隐患。
这无疑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此前试点纳税企业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增值税管理更为规范,对企业财务核算、票据管理、采购、销售等业务支撑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倒逼企业管理升级。另外,营业税管理相对宽松,也容易造成企业间的不公平待遇。
增值税的“世界难题”
在老李看来,四大行业税改后复杂状况各有不同。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率提高到11%,此前业内有很多担心,认为税负上升的可能性很大,结果过渡政策极大地避免了这方面问题。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收占比较大,又跟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政策比较照顾。很多项目或业务形态,允许企业选择简易计征的办法。企业要做的就是精细测算,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计税方式,毕竟一旦选择好,36个月不能改变。”老李如此建议。
至于生活服务业,业内人士认为,国际酒店集团提价只是个插曲,因为生活服务业税率只提高了1个点,而且采购会带来大量进项,税负不用太过担心。
不过,金融业的政策还有较大完善空间,一些规定还有待税务局明确。
金融业由于客户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使其无法凭票抵扣,国际上甚至认为金融业不存在真正推行增值税又能完善抵扣税款的办法。因此,大部分国家对金融业只有少量业务交税,对金融业征收增值税,是一道世界难题,且缺乏先例。中国营改增政策,对金融行业进行系统梳理,给出了一套普遍征税的方案。
据悉,2015年营改增试点未有扩围,技术层面原因之一,就在于金融业。此前,多位税务局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金融业业态多,创新产品多,税务人员对金融产品不够了解,一些跨期产品的增值额难以计算,征管上难度较大。
根据此次营改增试点办法,金融服务划分为贷款服务、直接收费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和金融商品转让四大类。营改增相关规定中,规定了这些业务形态销售额的确定方法。营改增过渡政策中,列举了一些免征增值税的业务。
业内人士在对政策进行消化时,发现不少规定区别于营业税,原本在营业税下部分免税产品,被划分到征税范畴。
这次营改增对金融业采取了“正面列举”的办法,清单里列举出免税产品或业务内容,清单之外的可能要被征税。
如利息收入中,债券类仅有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免征。这意味着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等都可能被征税,而这两类债券在营业税下存在一定免税。近期,政策银行金融债利率有所上浮,就在对冲营改增可能带来的税负负担。
再如,金融同业往来利息收入中,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进行短期(一年以下含一年)无担保资金融通行为是免税的。这意味着,同业业务中大量的债券买入返售等业务可能被征税,可能加大机构间资金融通的成本。
正当外界焦虑边界在哪时,4月29日,财政部针对金融业营改增的过渡政策给出了补充规定,明确将外界焦虑的,包括质押式买入返售、持有政策性金融债券明确纳入金融同业往来利息收入,适用免税政策。
不过,还有大量政策内容有待明确。老李举例到,比如央企债券买卖是否免税,银行不良贷款是否能冲抵,保险公司进项如何在免税和应税项目中区分等。
他尤其指出,政策现在对基金、信托等资管产品规定不够清楚,营业税下这块多是免税,但增值税下可能被征税。一旦被征税,资管产品可能面临很大冲击,而且征管上也存在难度。
银行业在营业税下开票不多,改成增值税后开票量大增,系统改造是一大难题。老李的银行客户中,大型银行准备较早,系统能较快上线;但还有部分中小银行,其系统改造工作可能要到7月份才能完成,这样5月份营改增实施后,在系统改造完成以前,这些银行可能要手写发票,工作量会很大。
改革下一步存想象空间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当前增值税税率档次较多、增值税的优惠政策也较多,离真正中性的增值税还有一段距离。
老李表示,所谓营改增试点,就是因为政策上还有很多不完善,好的制度没办法空想出来,只能通过实践去试错,再去调整政策。
各地财税部门近期纷纷就营改增对外发声,表示将密切关注改革动态进展,关注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包括行业税负变化,将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力争政策和征收办法的完善。
外界此前对银行贷款利息开支纳入抵扣,多有期待。老李认为,后续随着增值税制度的完善,不排除会出现这种可能。
在对诸多企业的培训中,老李也发现,试点企业对税负担心是一部分,但更多在意的是“合规性”——增值税申报表有300多项内容要填,税控系统有大量数据与税务局互联,政策口径没把握好,可能就不合规了。
“增值税一环一环的抵扣,不同企业进项和销项互相印证,企业和税务局互动增多,借用大数据,以后增值税征管工作没准会极大简化,300多个空格实在是太多了。”老李表示。
(编辑:耿雁冰,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zhouxx@21jingji.com;gengyb@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