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观察 - 正文

经济转型离不开新实体经济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作者:黄小鹏 2016-05-07 09:2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国经济中的脱实向虚问题令人担忧。除了传统的房地产领域,最近两三年,大量资金又开始进入网贷(P2P)等互联网金融领域,但进入这些领域的资金相当高的比例陷入自我循环,最终进入实体的比例很低,更有甚者,一些平台蜕变成了非法集资的工具,造成社会资源大量浪费。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那些脱离实体经济,借助互联网工具玩金钱游戏的虚拟经济的危害性,相关的清理工作才逐步展开。

另一类借助网络出现的新经济形态,产生很早,但这一两年也产生了争议。例如,随着网络电商持续快速发展,人们购物习惯大量转向线上,传统零售商业受到了明显的冲击,一些人于是质疑电商的价值,有人甚至把经济不景气归罪于电商。前不久有一个观点非常流行,说是如果大家不去网购,而是选择上街到实体店购物,不仅可以支持这些实体店,而且人们在逛街时还会顺便增加其它消费,这样经济就不会显得这么差。

其实,这两类经济行为虽然都借助互联网或高科技,同样予人“虚拟”的印象,但两者性质完全不同。虚拟经济本来是一个中性词,例如股票、房价都是从公司价值和住房使用价值衍生出来的工具,但如果其价值与其对应实体严重偏离,就会出现脱实向虚。脱实向虚的表征就是大量投机,有投机就会产生一个投机产业链,大量资源就会服务于投机活动,这虽然会刺激短期的繁荣,产生GDP,但却是无意义甚至有害的GDP,而这种繁荣最终会酿成苦果,甚至灾难。股市如此,房地产市场亦如此。那些欺骗性的P2P也是如此。

但是,电商网购等新商业业态短期虽然冲击了传统商业,但这是一种“创造性破坏”,因为新业态借助网络等高科技,降低了信息成本,减少了交易环节,与传统商业比有实质优势。传统商业虽然在冲击下萎缩了,但围绕新业态会产生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和生态圈。

例如,在沃尔玛35年来首次营收下滑的同时,亚马逊等电商的营业额却步步上升。国内电商增速更快,最新数据显示,阿里巴巴目前平台成交额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整体规模已不亚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全年GDP。由此创造的直接就业机会超过1500万,带动了3000万左右的间接就业。这也意味着,通过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经济结合,依托技术和模式创新,共同打造适应未来的经济实体已经形成趋势。电商虽然不是制造业,不生产具体产品,但它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它不仅不“虚”,而且非常实,它完全是一种与传统实体经济外在表现上不同的新经济实体。

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我们曾对制造短期繁荣、长期痛苦的虚拟经济行为产生过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事实证明,最终还要转到实体经济上来,特别是转到新经济实体上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