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钟表行业正面临智能化的严峻冲击。
美国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表以高达810万块的销量,首超销量为790万块的瑞士手表,同比增长316%。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预测,2016年智能手表份额将达到可穿戴设备的40%。
事实上,在智能手表领域,大多数产品的销量仍不尽如人意,且硬件和生态诸多方面体验不佳。不论是苹果、三星还是其他的Android Wear厂商,还需要重新定义智能手表的属性和价值。
“目前,行业发展正处于探索期,市场还处在教育启蒙阶段,这也是品牌厂商和运营者进入的最好时机。”深圳智能表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芯科技)董事长何庆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现在,智芯科技正通过对传统石英机芯的研究改造,将机芯与智能芯片融为一体,形成一体化智能表芯,以交钥匙的形式试图令传统手表厂商迅速智能化。何庆军称,他希望智芯科技通过一体化的方案成为推动中国钟表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技术源头型企业及行业标准制定者。
智能手表为何降温?
2015年,随着Apple Watch的入场和宝格丽、天梭、万国等众多世界知名手表品牌开始尝试智能概念,智能手表市场持续升温。
然而,这种热度并未持续。在今年1月份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和2月份的MWC移动世界大会上,智能手表几乎没有出现新产品,知名可穿戴设备制造商Fitbit甚至没有出席MWC 2016。
智能手表市场热度下降,分析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相关厂商一直在观望苹果的动向,而后再伺机而动,但苹果在今年春季发布会上只发布了新的精织尼龙表带,并没有业内翘首以盼的Apple Watch2;另一方面业内在等待今年晚些时候的Android Wear升级。Android Wear是谷歌针对智能手表开发的操作系统,业内曾预计,谷歌将在今年5月的I/O开发者大会上对Android Wear进行重大升级。
但苹果和谷歌的动作也不是导致智能手表降温的主要原因。当前,高科技品牌在产品设计上达不到赏心悦目的程度,且功耗巨大,使智能手表没有市场吸引力。除此之外,瑞士手表制造商不具备将科技集成到产品中的能力,也使得智能手表发展迟缓。
事实上,瑞士腕表厂商也开始进入智能手表市场,但产品通常只是内置运动传感器的简单产品,缺失真正的智能特性;再者,小品牌没有充足的研发预算来制造超高科技的硬件。
长期以来,国内钟表行业在核心技术、品牌建设等方面均落后于国外厂商,在智能手表方面,国内钟表业也面临更严峻的挤压。这为智芯科技提供了商机。何庆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前智能表芯在国内已与80余家厂商达成合作,国内前十的钟表厂商均已进行接洽。
值得关注的是,在智芯科技现有客户中,通讯、数码、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多于传统厂商。何庆军分析认为,传统钟表行业并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厂商敏感度相对较差。相反,电子数码领域的厂商身处红海之中,对新商业机会的捕捉更加敏锐。
易观智库入口终端分析师佘双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前智能手表最大的问题是功能非刚需,很难持续佩戴;同时传感器的精度不够,大多数产品不能够实现用户体征的准确检测。她认为,未来智能手表必须首先满足刚需,同时摆脱对手机的依赖,比如实现独立通话功能,才会有市场发展空间。
探索第三种价值体系
瑞士人追求工具精细化、便携化,于是发明了手表;日本则通过石英手表让计时工具走向了工业化。智芯科技寄望以指针手表机芯模组为业务寻找突破口。“通过标准化、简单化、产业化的智能机芯模组让传统手表企业能够实现快速智能化。”何庆军说。
智芯科技认为,指针型智能手表的独立价值在于保留了传统工艺的腕表外观,删除与智能手机重叠的冗余功能,精准适配不同消费人群的细分需求,能够不依赖其他设备成为个人的数据采集中心、处理中心及金融结算中心。
根据各类钟表厂商的需求及成表使用的不同场景,智芯科技推出了经典、运动、专业三个系列的一体化表芯结构模组,以实现用户的差异化定制。功能上,能够覆盖当前智能手环的所有功能,同时保留传统手表的外观和品牌溢价空间,钟表厂商能够沿用原有生产体系、装配流程快速实现转型。
除了提供表芯一站式服务,智芯科技也推出了以表芯为核心产品的产业级解决方案——APP设计、后台数据库管理、外观设计、供应链导入、市场推广等。
何庆军介绍,在倡导的第三种价值体系下,智芯科技一方面希望成为全球智能腕带技术方案的提供商;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后台数据运营服务,为客户提供健康数据记录、参考指导和时间管理分析等。
对此,佘双琳认为,从消费习惯看,当前传统手表的购买者多看中手表的价值,部分人群将其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用户群偏窄。而屏显型的智能手表作为手机时代的智能化产品,更符合用户习惯,指针型智能手表的用户群体有待市场检验。
(编辑:范文清,邮箱:fanwq@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