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公布的4月份金融统计数据引起广泛关注:人民币贷款新增5556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10亿元,两项数据同比、环比均明显下降。尽管央行相关负责人随后进行了说明,但市场上关于货币政策的各种猜测依旧不断。专家指出,对短期个别数据波动的过度敏感和解读,是经济转型时期焦虑心态的体现。要看到,中国的深化改革与经济转型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只有辩证看待当前的成绩与问题,才能正确理解数据和政策,进而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大势。
现状:有成绩有问题
成语“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都熟知。相比于大象,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往往更容易被以偏概全,而误判经济形势还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社会预期及政策制定,不利于经济从根本上走稳走好。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的关键期,在逆势取得不俗成绩的同时,依然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和结构性问题。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在用电量、工业品价格、固定资产投资等很多实物性指标上都出现企稳甚至反弹,这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是来之不易的。与此同时,经济下行态势有所减缓也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例如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依旧高企,劳动力成本上涨趋势未明显缓解、营改增等新政发力还尚需时日等等。”牛犁说。
其实,中国经济“成绩”与“问题”并存的情况在很多数据中都有所体现。以14日的最新数据为例,一方面,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且仍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反映出我国消费动力的强劲;另一方面,1—4月份民间投资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则表明了当前市场需求依然疲弱、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市场准入限制亟待进一步减少。
政策:强刺激使不得
值得注意的是,“盲人摸象”思维如果用在分析可能反映政策“风向”的个别数据上,更易造成过度解读,进而影响市场信心及预期。
4月份人民币贷款少增就是最新案例。央行有关负责人在分析原因时明确指出:首先,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加快的影响较大。事实上,4月份置换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规模不低于3500亿元,而去年4月份则无置换贷款。地方政府存量贷款置换为债券,相应冲抵了贷款增量,但实际上并未减少融资规模。其次,一季度银行项目储备往往大量消耗,也容易使得4月份成为传统上的贷款小月。此外,风险管控压力和不良贷款核销也有一定影响。
该负责人强调,下阶段央行将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专家提醒,在分析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时,既不能因为有经济数据一时向好就认为“没事了”,也不应该看见有的数据变差就断定中国经济“不行了”,而是要认清形势,客观、全面、辩证看待。
“事实上,‘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早已明确的政策基调。这就是说,我们既不搞所谓的‘强刺激’,也会适度加大需求端管理,为整个经济转型升级营造必要环境。”牛犁说,如果能明白体制机制改革与经济转型升级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且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已不同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就不会对“强刺激”抱有幻想了。
趋势:风雨后见彩虹
改革释放强大动力,转型升级不靠强刺激。相比于传统经济统计中的各项总量指标,一些结构性的变化往往更能够说明转型时期的特征和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江源介绍,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继续取得积极进展,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有所加快、支撑工业转型升级的高端细分行业仍然较快增长、部分符合消费升级方向的新兴产品增长迅速。例如,4月份,我国医药制造业增长10.7%,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增长28.6%,工业机器人(300024,买入)增长16.5%,光电子器件增长16.3%……
微观来看,越来越多的新肌体也正在成长为中国经济“风雨后的彩虹”。例如,上海宝钢结合多年来在废物处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在废旧线路板资源化处置的基础上对剩余基材进行深度加工,成功研发出了一种道路增强剂,一上市就获得市场青睐。再如,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通过为小微企业和普通大众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实现了迅速壮大,其代表的中国第三方支付被花旗银行称为“另一个银行系统”,目前覆盖了约20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用户超过2200万。
“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重点在于及时出台各项具体的改革措施并狠抓落实,而不是看见困难就想依赖政策刺激。可喜的是,今年一季度6.7%的经济增长为全年打下了好的基础,实现预期增长目标的信心也会更强。”牛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