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屏幕和图片,可以看到无人机制造车间中,技工们在流水线上进行贴片、焊接、测试,数控数床、铸造机整齐排列。看似普通的流水线,包含着每家公司独有的技术。作为智能硬件的一个分支,无人机从军用化转向民用化,自前两年引爆市场以来,队伍不断扩大。腾讯、小米、京东等国内科技巨头也纷纷进场。而大众市场上的爆款和品牌,则多为消费级产品。
随着飞控等核心技术的成熟,降低了进入无人机的部分门槛,市场中的公司参差不齐。然而,在这个技术驱动的产业中,真正掌握研发实力的公司并不多。多位无人机公司的负责人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能够从研发、设计到量产拥有全产业链的公司,不到10家。
差异化各显神通
目前无人机行业仍处在初期阶段,但是已经出现了消费级无人机同质化的现象,在基本功能上趋同的玩家开始在细分领域上打差异化,有的摄影上精进、有的主打竞技型,也有的叠加VR等新兴产业。
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CMO熊逸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道,亿航的消费级产品一直以来主打手机操控,降低操控门槛,针对的是大众化的小白市场。“我们很创意性地将手机操控和VR虚拟眼镜进行结合,给用户提供沉浸式飞行体验。具体来说,用户在用手机操控无人机的同时,可以通过VR实时、同步地看到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并且,VR可以控制无人机上的摄像头抬头低头,所以是一种一体化。”无论是手机还是VR都可以通过体感来控制无人机和搭载的摄像头。
这是亿航在消费级市场的产品定位,相较于专业级的无人机,其产品更加平民化。尽管VR技术同样尚未成熟,但是在图像显示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广州的另一家无人机企业华科尔则主打竞技无人机,从航模起家的华科尔进入无人机产业有先发优势,竞速级别的无人机主要针对专业玩家。“目前竞技无人机的出口比例达到80% ,主要销往美国、欧洲、日本地区。”华科尔负责人李奔告诉记者,“在收益上,一台无人机的利润在30%左右。”
在无人机市场上,大疆科技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其主力销售产品是消费级无人机,在飞行影像部分独树一帜。大疆科技的公关总监王帆告诉记者,“最近推出的精灵4产品中,飞跃性的技术是机器视觉,我们把一台飞机通过设组的航拍相机,让它能够真正的‘看’东西。”通过这一技术,无人机就拥有前视避障功能,“飞机比如说到了一堵墙或者一座山之前,在15米左右,飞机就能自动感知到前面有障碍物,自动停下来。”他进一步解释道。此外,大疆在去年和哈苏进行战略合作,提升航拍的画质,走高端化;在上个月,还推出了可以直接拍摄电影的飞行平台。
航拍是消费级无人机的一大应用领域,根据IDC的数据,国内航拍无人机市场的出货总量在未来4年中将会出现高速增长,预计2016年的无人机出货量将达到39万台。在航拍的应用中,各公司也对产品进行不同的定位。
底层技术尚待突破
在记者走访无人机企业期间,公司负责人多次向记者强调,这是一个高门槛的技术行业,许多公司进场后不能持续发展,很难找到自己的方向。目前上百家无人机公司也面临着行业洗牌。
熊逸放表示,“需要区分开无人机和无人机玩具概念,很多无人机只是一个模型玩具而已,无人机公司是有能力做自主化飞行,有能力将你的芯片你的软件、硬件相结合的公司,才能被称之为无人机公司。其他公司基本上都是传统玩具代工厂。”
当下,消费级无人机公司均在智能化、图传技术、高清摄影等方向上进行研发,但是仍需要底层算法、软件的突破。
李奔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技术研发一个是智能避障,还有一个视觉识别,还有照片图像的回传,图像回传里面有一些关键技术需要压缩解码,因为图像的数据量很大,要通过压缩通过解码,很高清地回传回来,目前来讲都是难度比较大的一些技术。”
王帆表示,无人机有四大主要技术点,第一是飞控,第二是图象传输,第三是云台,最后是相机本身。“大疆在往这四个方向走,但有很多事情也是要看别的周边科技产品或者科技核心是不是有突破。”
事实上,这一波无人机浪潮的兴起和锂电池的容量突破有很大联系,目前,无人机飞行续航时间在半个小时之内,由于电池的技术没有进一步发展,载重也十分受限。据了解,氢电池被视为一种解决方案,但是仍在实验室阶段,无人机要配一颗氢电池要带很多氢气,可以飞到一个小时,但是这个电池要三四万块钱。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不能进行产业化。
另一方面,产业上层的芯片也成为无人机差异化的一部分。国内的无人机公司芯片多来自高通、联芯、Intel等公司,但是多位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芯片固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其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载体,最主要的是公司的二次开发,包括软件以及和硬件的磨合。
李奔介绍道,“芯片里面的内容是关键,芯片是空白的,芯片软件控制这一块要靠自己单位研发,烧到芯片里发挥作用。芯片里面有一个技术框架,就像建房子一样,几根柱子做好了,装饰还是靠自己先设计好,然后填充起来,主要是软件技术,包括智能控制软件技术等。”(编辑:贾红辉,邮箱:jiahh@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