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战略发布会结束一周后,钉钉的企业用户数悄然从150万跃升至160万。
人前人后,钉钉的创始人陈航喜欢穿着一身黑色,外界借此揣测他对于自己的形象有着细致的包装和设计。“哪有这么复杂?穿黑色让我看起来不那么胖。”陈航对时代周报记者笑言。
这个自嘲“创业对外貌有着巨大影响”的产品经理,时时刻刻将4300万中小企业的办公问题挂在嘴边。他一方面希望通过钉钉能将用户的工作和生活分开,另一方面却自觉把生活当作工作,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8小时,而且这一作息已持续多年。
在陈航本人的自述中,他和钉钉的故事,也并没有外界所想的那么复杂。陈航甚至坦然称,钉钉的成功可以归结为“狗屎运”。
“在做来往碰到阻力的时候,我们选择绕行的路线正好是风口之一。”陈航回忆道。但事实上,钉钉后来的发展远不能用“运气”来形容。在今年春季战略发布会结束一周后,钉钉的企业用户数悄然从150万跃升至160万—高速增长的用户数量将是陈航未来数年内最大的护城河。
但在钉钉团队的眼中,中国仍然有4300家中小企业没有进入云和移动的时代—这好比是一块盐碱地,“没有人关心他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工作沟通协同。”
毫无疑问,在企业级服务市场里,钉钉的竞争对手众多,但钉钉已经处于领先位置—其最强对手企业微信仍处于最初级的阶段。
康帕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史楠是钉钉首个企业使用者,他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企业微信的水平大概只是钉钉两年前的版本,想要吸引企业用户转移到企业微信上,至少先要让其站到与钉钉同一起跑线上。
在钉钉创始团队正式组建两周年前夕,陈航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的专访。他坦言接受采访是一种妥协,“相比接受采访,我更想去做产品,更想做到极致。”陈航说道。
走到舞台中央
如果对陈航近20年时间的职业生涯进行划分,他的四个人生转折点均与阿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第一个转折点是大学毕业时,不到22岁的陈航接受了来自日本的offer,离开了阿里的前身伟业公司。追溯到当年阿里18位合伙人的创业期间,陈航就是该时期的实习生,虽然在校时期没有好好读书,但陈航认为实习期间学会了编程令其受益匪浅,“每天晚上一直加班到11点,而且一周无休”。
在长达11年的留日期间,陈航在各个大型企业里负责做各种各样的内部系统,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甚至是美国的军工承包商。直至他意识到希望自己的产品有更大的用户规模,可以影响更多人的时候,他迎来第二个转折,2009年他决定回杭州,回到自己人生起步的地方—阿里。
彼时的阿里刚刚成立十周年,这一年马云明确了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把云计算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如今看来,阿里在企业级服务上的深耕赢得了巨额的回报,阿里云在第四季度带来了10.7亿美元营收,连续第4个季度保持超过100%的营收增长,同时跻身全球云计算第一阵营。
陈航归来后的第一个工作是构建淘宝搜索业务,随后又被派往研发一淘网,这两个产品算不上很成功,但紧接着来往的研发才是真的考验。众所周知,当年微信的横空出世让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陷入巨大的焦虑,有关移动互联网的“船票论”甚嚣尘上,尤其是微信红包一役对马云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争夺移动入口成为近年来互联网公司竞争的最重要议题。
陈航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承担起研发来往的重任,而最终来往也并未制造奇迹,微信彻底统治了移动通讯领域。来往之败,成为陈航的第三个转折点。
“对于大公司来说,如果认定一个方向,并且能够保证持续的投入,团队的成员能够持续坚持,不断吸收经验,产品总会站起来的。来往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方向是对的,我们这帮人水平不够,打一仗打死了没死透活过来了,以后就大概知道怎么办,再继续打。”陈航表示。而据陈航回忆,马云对于来往团队当时仍是鼓励为主,马云认为,“坚持下来找对方向,能够成功活下来,做出产品,这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
后来陈航回忆起那段日子,他感觉在产品的研发和运营里,团队比其他因素都更重要。“打仗的时候,老兵都是用新兵的鲜血锻炼出来的。前赴后继的新兵冲上来,生存下来的就成为老兵,他们会带着一群新兵继续打,最终有些人成为特种兵,有些人成为将军。”
劫后余生的陈航带着一批特种兵,带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悲壮向马云提出借用湖畔花园的请求,陈航对马云说:“我们要在湖畔花园重新创业。”而马云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要求。
2014年5月26日,钉钉团队正式进驻这个后来孵化出支付宝、天猫和菜鸟物流等明星项目的创业圣地。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心气,陈航尽可能保持低调,直至半年后1.0版本上线后,陈航人生里的第四个转折点终于显现。
这一次,他终于走到了舞台的正中央。
禁止“YY”
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的时代,产品经理或许能从大数据当中挖掘出用户的需求,乃至看穿数据背后的问题。但是数据的分析来自客观现实,一款好的产品就必须依赖产品经理和团队不断进行实地拜访和调研,完成对目标用户和场景的主观判断。
2014年下半年钉钉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产品模型,但是在功能和用途方面还没有明朗,包括陈航在内都还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在那段时间,钉钉团队密集地跑各种企业调研,寻找希望能提供用户痛点的样本,但却总是碰壁。直到有一次,陈航带着团队在外面跑了一天,又碰了一鼻子灰,一帮人坐在街边的大排档吃臭豆腐的时候,钉钉的团队成员一岱向陈航推荐了史楠,在史楠公司的调研最终让陈航团队确立了钉钉的发展方向。
史楠的康帕斯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IT硬件和提供互联网解决方案,当时只是一家不足百人的小企业,其中一半以上员工为销售岗位。苦于公司内部的沟通和工作协同有着种种低效率的表现,史楠对于钉钉的调研表示了欢迎。
通过与史楠的接触,陈航了解到传统中小企业面临的办公问题诸如考勤、财务、审批、报销等都存在着巨大的痛点。在长达数个月的调研后,陈航和团队成员完成了钉钉的大致架构,将沟通和协同办公确定为产品主线,包括Ding和澡堂模式也是从漫长的调研过程中产生。
得益于这种深入一线的调研方式,钉钉决定推出共创企业计划,打车平台中国优步成为钉钉首个合作伙伴。按照陈航的说法,共创企业计划是让钉钉变得更加符合企业的诉求,让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安全作为双方共同的目标。在选择共创企业上,陈航更偏好于选择有行业代表性的公司,或者是能够发挥钉钉最大价值的企业。
直至今天,陈航和其他的成员仍坚持着拜访中小企业的习惯,每周上百个员工都要深入到最底层获取用户体验,并最终完善产品,这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团队文化。“禁止YY(意淫)是钉钉的文化,好的产品不可能YY出来。”陈航说。
事实证明,钉钉走在正确的路线上,后来者大多以此作为参考蓝本。从企业微信1.0版本中不难看出,其功能设置大多仿效了钉钉的做法,但缺少像Ding和澡堂模式的特色亮点。据业内人士分析,相较于钉钉的从零开始,企业微信的诞生更多是来自腾讯管理层的政绩产物,充其量只是防御性武器。
“钉钉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抹杀下属和上司之间原有的森严等级,让二者趋向平等。”史楠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企业里工作效率最低的并不是普通员工,而是管理层。“在钉钉的作用下,跨部门间的沟通变得更简单,而且能让管理层更多地参与决策,这是以往不敢想象的。”
从工具到平台
事实上,企业级市场已在美国存在了10多年,但直至2015年才在中国进入元年。投资者的重点不再是O2O,而是转向企业级服务的蓝海,包括红杉资本、老虎基金、IDG联想之星等各大投资机构,先后进行着一系列企业级的投资布局。
参考美国目前最炙手可热的 SaaS(软件服务化) 应用Slack,其上线仅两年后便获得了230万用户,估值已经接近40亿美元。可以预见的是,中国SaaS市场也有望诞生一个百亿美元级别的独角兽,而钉钉、企业微信以及纷享逍客等将争夺这一席位。
仅仅提供基础的沟通和办公应用无法成为钉钉的护城河,只要丰富的生态系统才能支撑起陈航的构想。自去年发布C++战略后,钉钉完成了从工具到平台的跳跃,海量的企业用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ISV进驻,这其中包括有蓝凌和Tower等厂商。Tower的CEO沈学良表示,与钉钉开放平台合作之后,Tower的用户数量暴增200万,这比过往三年单独运营的总和还要多。
但今年春季战略发布会结束后,一名记者向陈航提问,钉钉的产品边界在哪里。这个疑问来自于中小ISV(独立软件开发商)的忧虑,他们担心钉钉会亲自进入到市场应用的开发,从而进一步包揽整个企业级服务市场。
“钉钉主要还是专注于平台能力的打造,我们就像一个严格版的APP Store,检验过程最终能证明这个行业里的企业认可你作为第三方应用的价值。”陈航说。今年的春季战略发布会上,钉钉继续围绕沟通和协同办公的路线,对考勤、审批和安全方面进行升级,仍坚守着开放的平台化路线,并未走向大包大揽的垄断模式。
诚如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今年年初的首次公开演讲中提到,一个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的。也许是意识到信息过载的问题,张小龙也开始对微信进行减法,第一步就是将企业微信独立于微信之外。原本业界预计依靠着微信的巨大用户数据,企业微信的前景不会太差,但是考虑到微信、QQ的社交关系链完全有别于工作关系链,企业微信也需要从企业层面入手——这正是腾讯过去多年来不擅长的领域。
史楠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企业微信的水平大概只是钉钉两年前的版本,想要吸引企业用户转移到企业微信上,至少先要让其站到与钉钉同一起跑线上。